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的研究,最近把“人类大脑进化”这事聊出了新花样,咱们脑子能想复杂事儿、会说话,背后居然藏着个代价,就是自闭症在人类里发生率不低。
这研究不是瞎猜,是从分子层面找到的证据,说那些让咱们有独特语言和思维的基因变化,同时也让神经发育出现差异的风险变高了。
![]()
以前我总觉得“进化”就是往好里变,没想到还得做这种“选择题”。
研究团队是拿数据说话的,他们分析了好几种哺乳动物大脑三个区域的单核RNA测序结果。
结果找出个挺意外的事,人类大脑外层有一种叫L2/3IT的神经元,进化速度比其他灵长类快太多了,就像别人散步它在跑。
更关键的是,这种神经元进化的时候,自闭症相关的基因也跟着变了,而且这种变化还是人类特有的自然选择推着走的。
![]()
以前科学界总觉得自闭症是“得想办法消除的病”,但这研究一出来,感觉得换个角度看,自然选择既然把这些基因留着,肯定是它给老祖宗帮过忙,不然早被淘汰了。
就拿数据说,美国每31名儿童里大概有1名是自闭症,全球差不多是1%的比例,跟其他哺乳动物比,这个数明显高,连非人类灵长类里都很难看到类似的行为表现。
这根本不是“偶然”,是进化里的必然权衡,聊完基因,再说说大脑发育的事儿,这跟自闭症的关系也挺密切。
研究里有个假设我觉得挺有意思,说自闭症相关基因可能是靠延长咱们出生后大脑发育时间,来给认知能力“加码”。
![]()
黑猩猩宝宝大脑差不多3年就长熟了,咱们人类宝宝得等6到8年,这时间差可不是白来的。
长发育时间是好事,一方面能让脑子搭更复杂的神经线路,这是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基础,另一方面,咱们有更多时间学社会规则、攒文化知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更强。
但坏处也明显,发育时间长了,出岔子的概率也高了,这可能就是自闭症多的一个原因。
从进化角度看,只要好处比坏处多,自然选择就会维持这个平衡。
![]()
为啥语言能力强了,自闭症风险也跟着来?
咱们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独一份的,但这事也跟自闭症扯着关系。
说话、听懂别人说话,得靠大脑里好几个区域配合,比如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可这些地方偏偏最容易受自闭症影响。
本来想,语言能力强肯定是纯好事,后来发现凡事都有两面性,让咱们能好好说话的基因一变,语言发展出差异的风险也跟着涨。
而且你发现没,有些自闭症患者虽然社交沟通有点难,但在其他认知领域可能特别厉害,这也能说明认知能力本来就该是多样的。
![]()
从进化角度想,语言给咱们帮了太多忙,传信息、建社会、留文化,没它不行,就算带点自闭症的风险,总体还是赚的,所以自然选择才会选这条路。
以前咱们总把自闭症当“病”,但这研究把这事给掰过来了,研究的主要作者亚历山大・斯塔尔说,让咱们脑子独一无二的基因,同时也让人类神经更多样,这可不是小事,对社会影响挺大的。
比如微软从2015年就搞了“自闭症人才计划”,到现在招了500多个自闭症员工,用他们在细节和逻辑上的优势做数据分析、软件测试,效果还挺好。
教育方面也一样,现在慢慢有了给自闭症孩子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歧视也少了很多。
![]()
未来研究要解决啥问题?基因编辑得小心用
不过这研究也没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现在还有个搞不清的事,自闭症相关基因到底怎么帮老祖宗生存的?是帮他们做工具,还是搞狩猎?
这得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遗传学一起研究才弄得明白。
好在现在技术也在进步,比如单细胞RNA测序,2024年加州大学的团队就用这技术,画出自闭症相关基因在大脑前额叶的动态表达图,以后研究起来能更精准。
但有个事得提醒,基因编辑技术可得小心用,要是为了消除自闭症,就把相关基因删了,怕是连咱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也给弄弱了,那并非明智之举。
![]()
这研究把人类大脑进化的“权衡”说透了,要想有强认知、会说话,就得接受自闭症发生率高的代价,神经多样性不是进化的错,是咱们脑子变厉害的必然结果。
以后社会得更包容,给自闭症朋友更好的医疗、教育、就业支持,同时也期待更多研究,把大脑的秘密再挖深点,让这些科学发现真能帮到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