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标准?“本国产品”该如何认定?这个政策对内资、外资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明确本国产品标准,构建统一公平的采购规则体系
先说说,什么是政府采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在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应如何界定?《通知》从三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一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经过制造、加工或者组装等工序,生产完全不同于原材料、组件的新产品,并且有新的名称和特征(用途),不含包装、贴牌以及简单的上漆、磨光和分装等细微操作。
二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应占总成本的规定比例。
三是对特定产品,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须符合由财政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关键组件境内生产、关键工序境内完成等要求。
《通知》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同时有本国产品和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项目,对本国产品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并以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约为3.3万亿元。作为国际通行的经济调控手段,政府采购既能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也可通过优先采购绿色、创新产品,向社会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家表示,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政策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比如,美国在法律层面出台《购买美国产品法》《特种金属限制法》等;在价格评审环节,若外国产品报价最低,采购机构可依法对其加价20%-50%;在成分标准上,除货架产品,制成品的国内组件成本占比需超过60%,钢铁制品高达95%。欧盟等其他经济体同样有“标准壁垒”等限制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虽已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但对于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本国产品”,市场和部分地方政府仍存在认识模糊之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政府采购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正是落实政府采购领域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的重要举措。
“中国此前一直未对‘本国产品’作出清晰界定。”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表示,“新政策对西门子医疗参与中国政府采购是重要的正向推动。期待随着标准的明确,能够消除规则模糊性,夯实公平竞争基础,让真正投入本土化的外资企业平等参与采购,获得稳定的发展预期。”
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教授赵勇认为,《通知》是中国基于“双循环”战略思维对政府采购制度的一次升级,“从实践看,它维护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包容;从全球视野看,也为完善全球贸易公共产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再平衡贡献了中国智慧。”
稳妥推进,根据不同行业发展情况设置3—5年过渡期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我国产业门类众多,制定各类产品的境内组件成本占比等技术标准专业性强、复杂度高,需一定周期。《通知》实施后的5年内,财政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分产品制定各类产品的“本国产品标准”,并依据不同行业发展实际,设置3—5年的过渡期,逐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与动态调整机制。
“后续财政部将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产品制定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以及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关键工序的相关要求。”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过程中,将充分听取内外资企业、行业商会协会意见,使各方充分参与标准制定并充分表达意见,切实保障标准符合实际,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在上述相关要求实施前,只要是符合“在中国境内生产”要求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即视同本国产品。
“过渡期安排对外资企业十分有利。”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表示,“若新政策与产品组件占比等要求同步实施,部分外资产品可能难以达标。现在的安排为企业调整在华生产布局和投资决策留出了宝贵时间。”
利好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爱华认为,新政策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制度基础,有助于激发内资企业创新动力,增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
“‘本国产品标准’不是设置壁垒,而是打造更高水平的‘竞技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总经济师佘伟珍指出,“在新规则下,内外资企业将在同一标准下竞争,这对内资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她认为,从挑战看,部分技术领先、全球化布局成熟的外资企业,可能在高端装备、精密零部件等领域形成更强竞争力,尚未完成转型升级的内资企业或将面临一定压力。
“但从积极影响看,这种竞争将带来三大‘倒逼’效应。”佘伟珍进一步解释,“一是倒逼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加大自主研发与核心部件国产化力度,不能仅依赖贴牌或组装;二是倒逼管理升级,为准确核算‘境内组件成本’,企业需建立更精细的成本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三是倒逼产业链协同,推动上下游加强协作,构建更安全、高效,有韧性的本土产业生态。”
“清晰的政策导向让我们更有信心加大本土研发与制造投入,深化与中国伙伴合作,助力医疗产业升级,与中国健康事业共同成长。”王皓表示。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