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我进城带孙,儿媳吃饭非要我夹菜,她摔了碗我才知真相
我今年65岁,老伴走了快十年了。
一个人在老家生活,虽然清静,但也孤单。
儿子王明在城里结了婚,娶了个叫林琳的姑娘。
林琳这孩子,长得白净,话不多,看着挺文静的。
去年,林琳怀孕了,儿子打电话给我,说想让我过去帮忙照顾一下。
我想着自己一个人在老家也没事,就收拾了行李,搬到了儿子家。
刚开始,日子过得还算太平。
我每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林琳下班回来就有现成的饭吃。
她对我客客气气,会叫我“妈”,但总觉得隔着点什么。
问题是从她怀孕五个月后开始的。
那天晚上,我做了四菜一汤,有她爱吃的糖醋排骨。
菜都上桌了,儿子也回来了,我们三个人坐下吃饭。
我跟儿子都动了筷子,可林琳就坐在那,一动不动。
我问她:“林琳,怎么不吃啊?今天的菜不合胃口?”
她摇摇头,不说话。
儿子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下,给我使眼色。
他夹了一块排骨,放进林琳的碗里。
“快吃吧,妈特意给你做的。”
林琳这才拿起筷子,慢慢地吃了起来。
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这是什么毛病?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她又这样。
就端着个碗,看着一桌子菜,不动手。
儿子看了我一眼,那意思很明显,是让我给她夹菜。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么大的人了,吃饭还要人伺候?
但我看她怀着孕,就忍了,也给她夹了菜。
“林琳,多吃点这个,有营养。”
她这才开始吃。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天。
每天吃饭,她都等着我或者王明给她夹第一筷子菜,不然就不吃。
我心里那股火慢慢就上来了。
我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也没这么伺候过他。
现在倒好,我来给你们当保姆,还得哄着儿媳吃饭。
这天,我炖了鸡汤,炒了两个青菜。
吃饭的时候,林琳又老样子,端着碗不动。
儿子那天加班,还没回来。
我给自己盛了碗汤,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我就是想看看,我不给她夹,她到底吃不吃。
林琳看了我一眼,嘴巴撅了起来。
她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发出了“砰”的一声。
“我不想吃了。”
我放下汤碗,看着她:“菜都做好了,为什么不吃?”
“没胃口。”她硬邦邦地回了一句。
“没胃口也得吃,你肚子里还有孩子呢。”我说。
“你管我!”
她站起来,转身就要回房间。
我一下子火了:“林琳!你这是什么态度!我天天给你做饭,你还想怎么样?”
她回过头,眼睛红了:“我想怎么样?我吃不下饭,你就不能帮我夹一下吗?就一下有那么难吗?”
“你自己没长手吗?我又不是你的保姆!”我也喊了出来。
“啪!”
她突然伸手把桌上的空碗扫到了地上。
碗摔得粉碎。
“你请来的保姆还会问一句主人想吃什么呢!你问过我吗!”
她吼完,就冲回房间,“砰”地一声摔上了门。
我看着一地碎片,手都在抖。
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拿起手机,就想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回来给我评评理。
可电话拨通了,我又挂了。
跟他说有什么用,他夹在中间,更难做。
我一个人默默地把地上的碎片收拾干净,晚饭一口也吃不下了。
晚上,王明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对。
“妈,怎么了?林琳呢?”
我没说话,指了指紧闭的房门。
他去敲门,里面没反应。
王明走到我身边,小声问:“妈,你们又吵架了?”
我把白天的事一说,眼泪就下来了。
“儿子,妈真的伺候不了了。她太娇气了,我明天就回老家去。”
王明叹了口气,在我身边坐下。
“妈,你别生她的气。”
“我能不气吗?你看她那个样子,把碗都给摔了!”
王明沉默了一会,才开口。
“妈,其实……林琳她不是故意的。”
“她不是故意的是什么?就是存心给我添堵!”
“不是的。”王明摇摇头,“她……她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走了。”
我愣住了。
这件事我从来没听他们提起过。
“她爸后来又娶了一个,她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她跟我说,小时候,她奶奶总怕她吃不饱,每顿饭都先给她把菜夹到碗里堆得满满的。她说,只有看着碗里的菜,她才觉得,自己是有人疼的。”
王明的声音很低。
“她奶奶前几年也走了。她怀孕之后,情绪一直不稳定,总说想她奶奶。我猜……我猜她不是真的要你伺候她,她可能就是……想找点被疼爱的感觉。”
听完儿子的话,我半天没说出话来。
我坐在沙发上,脑子里乱糟糟的。
我想起林琳平时话很少的样子,想起她坐在饭桌前,看着我们,就是不动筷子的眼神。
那不是挑剔,也不是刁难。
那是一种……我看不懂的期盼。
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子,竟然还没一个孩子懂事。
我心里又酸又愧。
第二天中午,我还是做了她爱吃的菜。
吃饭的时候,气氛很尴尬。
林琳低着头,也不看我。
我拿起公筷,默默地夹了一块最大的鸡腿,放进她的碗里。
“吃吧。”我说,“多吃点,孩子才能长得好。”
林琳猛地抬起头,看着我。
她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她没说话,拿起筷子,咬了一口鸡腿。
眼泪却一滴一滴地掉进了碗里。
从那天起,每顿饭,我都会先给她夹一筷子菜。
这成了我们之间一个不用说话的约定。
她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会主动问我老家的事,会拉着我一起给未出生的宝宝准备小衣服。
有一天,她靠在沙发上摸着肚子,突然对我说:
“妈,谢谢你。”
我笑了笑:“谢什么。”
“谢谢你肯要我这个女儿。”
那一刻我才明白,有时候,一个家庭里的矛盾,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那些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一颗需要被温暖的心。
一家人,缺的不是道理,而是理解。
朋友们,你们说对吗?在家里,是不是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让家更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