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位资深的酒店&餐饮从业者
最近这餐饮圈,真是比电视剧还热闹。老罗和贾国龙因为预制菜的事儿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老罗一句“放弃追究”,算是暂时收了场。但没想到,这事儿就像往湖里扔了块大石头,涟漪一圈圈地往外扩,把整个行业都给搅动了。
![]()
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你看看,国家立马就站出来说,要给预制菜定标准,而且最重要的,餐厅用了预制菜,必须得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这下可好,那些平时藏着掖着的餐厅坐不住了。从麻六记到大米先生,好家伙,一个个都把摄像头怼进了后厨,搞起了“后厨直播”。厨师颠勺、切菜、炒菜,全给你看得清清楚楚,那叫一个“烟火气”,生怕顾客误会自己用了预制菜,耽误了生意。
这股风潮,对那些靠“快”和“便宜”吃饭的连锁快餐来说,确实是个大挑战。但很多人就开始问了:那那些动辄上千一位的高端酒店、高档酒楼呢?他们是不是也得跟着慌,也得把后厨打开,让客人看着做菜?
![]()
麻六记
我的看法是:千万别慌,更别跟着瞎起哄。高端餐饮要是也去搞“后厨直播”,那可就真把自个儿的身价给拉低了,属于典型的“降维打击”自己。
为什么说“后厨直播”不是高端酒店的菜?
咱们得先想明白一个问题:去高端酒店、高档酒楼吃饭的人,他们到底在买什么?
是买“看得见的新鲜”吗?不全是。他们买的是一种“确定性的、极致的体验”。这种体验,包含了几个层面:
第一,是信任的溢价。
你想想,一个普通人去一家米其林三星或者黑珍珠三钻的餐厅,他会怀疑后厨用的是不是冷冻的龙利鱼吗?大概率不会。为什么?因为品牌、价格、口碑,这些东西已经为他建立了一道坚实的“信任防火墙”。他花的是大价钱,买的就是一个“放心”,相信这里的厨师长会用最好的食材,用最精湛的技艺,为他呈现一道完美的菜品。
这种信任,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品质积累起来的,不是靠一个摄像头就能证明的。相反,如果你一个高端餐厅也搞直播,反而会显得心虚。客人心里会嘀咕:“哟,怎么连你也开始自证清白了?是不是以前有什么猫腻啊?”你看,本来没事,一弄反而有事了。这就好比一个身价百亿的大老板,非得跑到大街上跟人喊“我没欠钱”,你说怪不怪?
![]()
这些房价不需要直播厨房
第二,是“看不见”的价值。
高端餐饮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神秘感”和“仪式感”。后厨,对于一个顶级餐厅来说,就像是一个神圣的“艺术工坊”,是主厨和他的团队创作的地方。这里充满了紧张、专注和创造力。如果把这个地方完全暴露在大众视野下,那种神秘感就没了,厨师的压力也会陡增。
你见过哪个顶级的交响乐团,在演出的时候把后台的调音、乐手们休息的场景也直播给观众看的?没有吧。观众要的是坐在音乐厅里,享受那最终呈现的、完美的听觉盛宴。高端餐饮也是同理,客人要的是坐在优雅的餐厅里,品尝那道凝聚了厨师心血、艺术品般的菜肴,而不是看厨师满头大汗地颠勺。那叫“看热闹”,不叫“品美食”。
第三,是客群的精准定位。
市场是聪明的,它天然就有分类能力。追求性价比、想吃得快的客人,会去快餐连锁;追求烟火气、想看厨师现场操作的客人,会去那些开放式厨房的时尚餐厅。而追求私密、尊贵、极致服务和味觉享受的高端客人,他们自然会来到高端酒店和酒楼。
![]()
酒店中餐厅
这部分客人,他们要的不是“看着做”,而是“放心吃”。他们花时间、花金钱,是来享受一种被服务、被尊重的感觉。你让他们隔着屏幕看后厨,反而打扰了他们和朋友的谈话,破坏了餐厅的氛围。这叫“服务错位”,费力不讨好。
高端酒店真正的“护城河”在哪里?
既然不能跟风搞直播,那面对预制菜的冲击和市场的变化,高端酒店该干什么?答案是:**把你们本来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并且做得更有新意。**
预制菜的核心是“标准化”和“效率”,而高端餐饮的核心,恰恰是“非标准化”和“匠心”。这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也是高端酒店最坚固的护城河。具体怎么做?我给你举几个正在发生的、有意思的例子:
1. 从“后厨直播”到“前厨体验”——把厨房变成舞台。
不是让你把整个后厨都亮出来,而是有选择地、有设计地开放一部分空间,把它变成一种增值服务。比如,现在很多高端酒店都开始设立“名厨工作室”或“主厨餐桌”。
![]()
主厨餐桌
这是什么概念呢?它不是一个嘈杂的开放式厨房,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小空间。可能就在厨房的一角,摆上一张最多坐六到八个人的桌子。客人预定这里,不仅能吃到主厨专门为他设计的菜单,还能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观看主厨和他的团队为他烹饪最后一道菜的过程。
![]()
主厨工作室
这和“后厨直播”有天壤之别。这里的“看”,是一种VIP专享的、充满互动的表演。主厨会亲自为你讲解这道菜的灵感、食材的来源、烹饪的技巧。你闻着锅里传来的香气,看着食材在火焰中蜕变,最后那带着锅气、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到你面前。这种体验,是任何预制菜和远程直播都无法给予的。它强调的,是“即时即食”的新鲜与热度,更是主厨与客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连接。
2. 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叙事”——让每道菜都有故事。
预制菜没有故事,它只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高端餐饮的每一道菜,都应该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从食材的产地讲起。
比如,杭州某家顶级的江浙菜馆,他们的菜单上会特别注明:“本日鲥鱼,捕自太湖,由渔夫老王今晨四点撒网所得。” 这一句话,就把菜的价值感拉满了。客人吃的不仅仅是鱼,更是“太湖的晨雾”、“渔夫的辛劳”和“时间的鲜美”。
![]()
淡水鱼界的奢饰品鲥鱼
高端酒店完全可以把这种“叙事”做到极致。可以组织客人去参观合作的有机农场,可以邀请葡萄酒庄的庄主来举办品鉴会,甚至可以让厨师带着客人去本地市场挑选食材。当客人深度参与了食物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他对这道菜的认可,对餐厅的忠诚度,是任何营销手段都换不来的。这叫“体验式消费”,是预制菜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3. 从“提供餐饮”到“营造场景”——服务是终极武器。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服务。预制菜能解决“吃”的问题,但永远解决不了“如何吃”的问题。高端酒店的优势,恰恰在于那个“如何”。
比如,你为客人庆祝纪念日,餐厅不仅会送上一个带祝福的蛋糕,还会提前布置好鲜花,调整灯光,播放客人喜欢的背景音乐。服务员会记住客人的喜好,知道他喜欢喝什么水,对什么过敏。这些细致入微、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难忘的“用餐场景”。
客人记住的,可能不只是某道菜的味道,更是整个晚上那种被重视、被呵护的感觉。这种“情绪价值”,是高端餐饮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预制菜和那些搞直播的餐厅最难模仿的。
![]()
主厨的客厅
给酒店从业者的几句实在话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几条大白话,希望能给各位酒店从业者一点启发:
别慌,看清自己的位置。市场分层是必然的,别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你的客人不是冲着“看直播”来的,他们是冲着你的品牌、品质和服务来的。守住你的阵地,比什么都重要。
把“匠心”亮出来,而不是把“厨房”亮出来。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厨师的手艺、是食材的品质、是服务的温度。把这些东西用更高级、更有体验感的方式呈现给客人,比如主厨餐桌、比如产地故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搞个摄像头。
预制菜不是敌人,而是参照物。正是因为预制菜的普及,才反衬出“手工制作”、“新鲜现做”的珍贵。你要做的,是把这种“珍贵”的价值,用客人能感知到的方式,放大十倍、百倍。
最终,所有生意都是“人心”的生意。技术可以复制,标准可以统一,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情感和温度,是无法复制的。把服务做到极致,让客人感受到真诚,这才是任何风浪都冲不垮的“定海神针”。
所以,这场预制菜的风波,对高端酒店来说,根本不是危机,而一次绝佳的“自我证明”的机会。当满大街都在争抢“烟火气”的时候,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地,把你的“殿堂感”和“匠心味”做到极致。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
#预制菜 #高端餐饮 #酒店餐饮 #餐饮趋势 #后厨直播 #主厨餐桌 #餐饮人 #消费升级 #品牌定位 #服务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