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7日,编号51,名字叫“四川”。这不是普通军舰,而是一艘满载排水量或达5万吨的新型航空攻击舰,是中国海军第一艘076型。那一刻,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艘船将打破中国海军舰艇建造史上的多个纪录。
短短9个月后,“四川”号飞行甲板上的最后一个弹射器工棚被拆除,挡焰板立起测试,动力系统试运转,雷达系统基本安装完毕,距离试航只差临门一脚。有人说,这速度让人震惊;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表面上的“快进”,实际还未就绪。
![]()
那么问题来了:“四川”舰下水不到9个月,真的就能试航?如果真进入量产阶段,一年真能建出20艘?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讲清楚这艘新型战舰的发展速度到底有多惊人,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工业能力和战略意图。
从时间来看,这艘新型攻击舰的建造周期远远快过前辈“福建”号航母。“四川”舰的建造始于2023年初到年中之间,用了不到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从开工到舾装尾声的全过程。而“福建”舰从2017年开工,到2024年才进入试航阶段,整整7年。
![]()
甲板上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电磁弹射器的安装通常非常耗时,必须等船体下水、完成应力释放后才能开始施工。“福建”舰就用了超过一年才拆除第一个弹射器工棚。
“四川”舰,仅仅用了不到9个月,三座弹射器工棚全部拆除,起飞挡焰板也已立起并进行喷水测试,这意味着电磁弹射系统已经安装完成并进入测试阶段。
![]()
舰体外表的变化远不如内部来的震撼。两座烟囱都已出现明显油迹和烟迹,说明主机和辅机已经过了点火试车。雷达、电子对抗系统、指挥系统等船电设备也基本就位,和054B型护卫舰的配置相似,说明软件系统已进入调试阶段。
这艘船不只是速度快,功能也让人眼前一亮。它既有航母的弹射甲板,又保留了两栖攻击舰的坞舱设计,具备搭载登陆艇、气垫船的能力。既能作为无人机母舰,也能投送地面部队,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地一体化平台”。
![]()
当年“福建”舰首开电磁弹射先河,设计、施工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必须留出大量试验周期。而“四川”舰则是在一套成熟参数、成熟工艺基础上推进的。这就是为什么第二艘的建造速度可以比第一艘快出一大截。
有厂方工程师透露,如果钢板按时到货,下一艘同级舰的建造时间还能再缩短几周。换句话说,今天两年半就能搞定的战舰,明天可能只要两年三个月,甚至更短。速度不是盲目追求,而是流程再造和经验积累的自然结果。
![]()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种舰艇正在成为中国海军未来的新骨干。从建造速度看,“四川”舰的工程节奏与二战时代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惊人相似。后者在1941年到1945年间建了24艘,年均下水4-6艘,靠数量压垮了日本太平洋舰队。
而今天中国的工业体系、造船能力、物流调度、自动化水平,早已超越当年美国。如果真有需要,全国几十个大型船厂可以开足马力,一年建出二十艘076型不是空谈。不少船坞已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比如取消坞舱,仅保留飞行甲板,进一步压缩建造时间。
![]()
从实战角度看,“四川”舰和“福建”舰的组合也让人浮想联翩。一艘“福建”舰作为主力航母,搭载歼-35和大型忠诚僚机,负责制空制海;两艘“四川”舰就像左右护法,搭载无人攻击机、侦察机、直升机,负责信息支援和远程打击。
三艘舰艇互不干扰,分工清晰,飞行甲板资源不冲突,作战效率成倍提升。这种组合有点像“指挥官+两翼突击队”的编组方式。“福建”舰稳坐中军,“四川”舰左右开弓。
![]()
既能集中火力,也能分散风险。未来若形成一艘福建配两艘四川的标准航母编队,中国海空力量的立体化作战能力将迈上新台阶。
目前,“四川”舰所搭载的舰载机系统也在同步演练中。岸基训练中心已建成1:1弹射模拟甲板,飞行员在这里训练起降动作,甚至连甲板风速、蒸汽效果都一比一还原,唯一缺的就是海味。未来这些训练成果将无缝接入实战部署。
![]()
舰载无人机、歼-35、直升机的起降流程也在不断优化。以往舰载机队形是“有人机先行”,但现在已有方案尝试“无人机先打头阵”,执行高危任务,有人机随后收尾。这种战术组合将极大降低人员风险,同时提升打击频率。
在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工程师们正在加紧调试系统,每三十分钟就往轴系打一次油压。数据实时传回岸上的远程监控站,确保每一项参数都稳定可靠。舾装区的船电师们蹲在狭小通道里,把雷达电缆一根根接进指挥舱,膝盖被钢板磨得发红,汗水顺着帽檐滴在舷边。
![]()
江面上测试弹射器时,整条江都在嗡响,小船的缆绳被震得作响。这不是噱头,是实打实的科技硬实力。每一项测试,每一组数据,都是对技术成熟度的验证。
更令人安心的是,这些舰艇配套的后勤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柴油机、减速机、电磁线圈等核心部件在生产线上按编号分配,只要舾装阶段一到,物流车就能把零件直接送到舷边,安装流程对号入座,效率极高。
![]()
至于是否可以一年建20艘?工程师笑而不语,只提醒:船造得快,用油、用人、训练都得跟得上。这句话透露出冷静和底气。不是不能造,而是要考虑全局协调。真遇到大规模冲突,中国的造船工业有能力、有储备、有配套,可以迅速响应。
“四川”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可能有更多同级舰陆续下水,甚至出现去坞舱化、纯飞行甲板型的新设计。这不仅是战术上的选择,更是战略上的布局。
![]()
夜里的船坞灯光不熄,舾装数据板上的进度条不断刷新。有工人在群里发来照片,只配了一句话:“下批钢板已经上车。”他们知道,每一块钢板,都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基石。
当“福建”号稳步走向服役,“四川”号即将试航,另一座城市里,下一艘076型的船段已经在焊接中。工程师看着进度板,知道几个月后,这艘新船将在新闻里亮相,而他能一眼认出那圈自己打过焊的圆弧。
![]()
这些细节也许不被外界熟知,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努力,构成了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全部底气。当人们还在争论“四川”舰到底算不算航母时,它已经悄然驶向前方,成为中国海军向未来迈进的又一步。
从一块钢板到能起飞歼-35的巨舰,中国造船速度和水平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可比。“四川”舰”的速度不是偶然,而是整个工业体系厚积薄发的结果。未来是否真能年产20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