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额尔古纳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你会看到一群金发碧眼的青年,举着五星红旗,喊出:“我们是中国人!”
这话听着亲切,但说出来容易,活成这样可不简单。从被拒之门外的难民,到今天登记在案的中国公民,这段路,他们走了一百年。
![]()
“中国人”三个字,真那么容易说出口吗?
2020年,恩和乡小学运动会上,俄罗斯族孩子排着整齐的队列齐声喊话:“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听上去稀松平常,但你要知道,他们的爷爷、太爷爷,当初来的时候是拿“难民号”进港的。光这三个字——“中国人”,他们这一家子就整整准备了一百年。
1922年,3000多名白俄难民,从海参崴出发,坐着15艘老旧军舰漂到上海吴淞口。当时船上带的不是文件和钱,而是锅碗瓢盆、步枪和婴儿。
![]()
女人抱着孩子站在甲板上,男人端着长枪站在一边警戒,没人知道能不能上岸。
日本横滨封港,美军基地拒收,菲律宾列检隔离。他们就这么漂了一个多月,漂到中国来。上海方面调动地方巡警、码头工人和俄语翻译,把第一批难民引导上岸,安排到宝山的简易收容站。
第二批难民滞留港外整整40天,船上只剩干饼和雨水,最后也是中国政府协调租界才让他们靠岸。
谁来协调?不是哪个慈善机构,是北洋政府派外交人员去和国际联盟交涉,申请“国联难民护照”。
![]()
这种待遇,不是哪个国家都给得起。白俄难民明白,在全世界都不认他们的时候,是中国这个正遭战乱的国家,给他们落了地、办了证、还保了命。
他们拿着临时护照,分散进入天津、哈尔滨、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成了“境内合法难民”。但那时候的中国人自己都过得苦,说“你能留下”,和“你能活好”,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我是中国人”五个字,他们说出口用了三代人。
从谁都不收,到只有中国收
1921年,苏维埃政府宣布取消前沙俄移民和白俄军人国籍。这些人从那天开始,就是“世界孤儿”。拿不了护照,坐不上船,办不了签证。你是医生也没用,飞行员也没用,没人认你。
美国西海岸关闭港口,日本列岛拒绝靠岸,英属菲律宾下令限制入境。他们这一群原本穿军服的白人,成了世界上最尴尬的一群人——谁都不认,谁也不收。
中国收了,收得清楚、收得明白、收得公开。
![]()
当年北洋政府内部开会,明确提出“人道优先”。外交部在提交国联申请文件中提到:“本国虽困于战乱,但对于无籍难民,当设立过境制度与临时收容站,以安定社会秩序。”
他们落脚最多的是三个地方:上海、新疆、哈尔滨。
在上海,他们靠的是街边谋生。男人做洋车夫、洗马工、保镖、警卫;女人多进妓院,或者在法租界教俄语。据1932年人口调查,白俄在沪登记人数超过2.5万人,其中女性44%,22%为注册性服务人员。
他们拿到的是落地证,在中国扫地、当女佣、站岗哨,也不被驱逐、不被打压,甚至能接受租界和本地工会的慈善救助。
![]()
再看新疆。1931年,新疆当局缺兵,雇佣了一批白俄难民组建“归化军”,让他们参与本地治安和边防建设。这些白俄穿的是旧式军装,住的是马厩、仓库,日常以马肉、面粉自给。
1933年,新疆局势剧变,白俄军队倒戈支持新政府。政权更替后,新疆没把他们驱赶出境,而是安排转业、允许定居、甚至给土地、批口粮。
到1940年代,这批人已经扎根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成了真正的“中国人身边人”。
说句不好听的,全世界都怕这群人,唯有中国敢接、能容,还真安排得下。不是因为中国多富,而是中国讲理、讲规矩、讲人情。
![]()
他们一脚踩进这块土地,没被轰走;一脚踩进这片制度,也没被拒绝。
拼命活得像中国人
留下,他们靠的是真干。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向外籍军事顾问征召军援。曾任白俄远东军上校的莫洛奇科夫斯基被任命为装甲车连指挥,亲率队伍突击北火车站,为中国军队断后,掩护整编部队撤离。
五年后,1937年,“八一三事变”,莫洛奇科夫斯基再次参战,带领白俄小队在上海北区阻击日军装甲兵,打穿防线阵亡三人。这些白俄部队不讲条件、不求待遇,就一句话——“打日本”。
![]()
同一时期,归化军在新疆配合新政权维持治安、修建道路、征粮护送,还参与军事演训。
1937年被裁军后,这些人没回老家,也没流亡他国,而是按户口划片就地落户,做农民、做铁匠、做商人。
到了20世纪中叶,白俄后代开始逐步融入中国民族登记系统,最终被识别为“俄罗斯族”。
1994年,中国在内蒙古额尔古纳设立“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成为全国唯一俄罗斯族民族行政区。
![]()
根据官方数据,全国俄罗斯族人口已达16136人,其中近八成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三地。
他们的姓氏,从卡列林变成了李、田、罗;他们的语言,从西里尔字母变成了简体中文;他们的身份证民族栏写的是:俄罗斯族。
他们和我们一起读书、吃饭、参军、做买卖。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不只是说说而已,是办了手续、交了税、出过力、拼过命,活进了这套体系里。
他们说得出“我们是中国人”,是因为——他们活成了中国人。
参考资料:
莫洛奇科夫斯基_百科
归化军_百科
俄罗斯族_百科
100年前,一群老外逃难来到中国,后代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世界华人周刊.2025-06-20
十月革命后白俄难民在上海(组图).南都周刊.2006-12-11
北洋政府就俄国溃兵难民入华的危机应对(1918-1924).江苏社会科学.2018-01-10
难民与都市_上海白俄难民危机的兴起与处置(1922—1932).都市文化研究.2017-01-31
中国俄罗斯族形成发展历程探析.学术交流.2012-06-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