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石家庄有个“后花园”——家乡门前的那条河系列之七

0
分享至

编 者 按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事关”“四条生命线”等殷殷嘱托,始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开展沿线河流看变化——“家乡门前的那条河”系列报道,重点反映工程通过水源置换和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助力沿线河流“生态蝶变”,讲述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水北调生态故事,敬请关注!

石家庄有个“后花园”

——家乡门前的那条河系列报道之七


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工程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在我的记忆里,家门前的滹沱河这些年的变化,就像一部生动的生态变迁史,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记忆里的“憔悴”模样

十几年前,滹沱河留给我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憔悴”。石家庄,华北平原的干渴之地,地下水被掏空得厉害,老天爷也吝啬雨水。那时的滹沱河,像一条被抽干了生命力的巨龙,河床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龟裂的缝隙如同大地的伤口。风起时,不是水汽的清凉,而是漫天黄沙裹挟着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打在脸上生疼。河岸两边,植被稀疏得可怜,只有几丛倔强的野草在风沙中瑟缩。湿地在无声无息中萎缩、消失,曾经啁啾的鸟鸣、跃动的鱼影,都变得非常遥远。童年记忆里的滹沱河,烙印最深的就是这片无边的苍凉与荒芜,它横亘在城市北端,也压在每个石家庄人的心头。


生命之源悄然注入

命运的转折,始于2014年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的清流,跨越千山万水,浩荡北上。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参与者,我比旁人更深切地懂得,这不仅仅是一条调水线,更是一条为干渴大地“输血”的生命线。而我们的母亲河——滹沱河,何其有幸,成为这生命活水滋养的宠儿之一。记得最初的生态补水,那清澈的南水从滹沱河退水闸奔涌而出。水流过处,奇迹悄然发生:龟裂、板结、了无生气的泥土,贪婪地吮吸着甘霖,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湿润、松软起来。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沉睡已久的生机,正从河床深处悄然萌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石家庄段渠道

(李重阳 摄)


滹沱河生态公园


绿意与鸣唱的重归

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变化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河岸边的野草争先恐后地抽出嫩绿的新芽;芦苇、菖蒲这些久违的水生精灵,也试探着在水中扎下根须。更令人惊喜的是,久违的水鸟回来了!先是零星的几只,在浅滩上谨慎地觅食、梳理羽毛;很快,成群的鸟儿翩然而至,或优雅地滑过水面,或在芦苇丛中筑起新巢。它们清脆的鸣叫,划破了滹沱河多年的沉寂。那一刻,站在河岸,我仿佛听到了母亲河久违的心跳。


疏浚治污固本增效

南水北调工程注入的是源头活水,而要让母亲河真正健康强壮,还需要“固本培元”。于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河道整治与治污攻坚战同步打响。疏浚淤塞、加固堤防、平整创伤累累的河床,让母亲河的水脉重新变得畅通而有力。那些堆积如山的垃圾、散发着恶臭的淤泥被彻底清除,污水被严格截流处理。河道,这条城市的“血管”,被彻底疏通、清洗干净了。治理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河水流动得更加欢畅,曾经令人掩鼻绕行的臭水段,变得清澈见底。小鱼苗在水中成群嬉戏,摇曳的水草随着水流轻轻舞动——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画面,如今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


碧水长流入画来

年复一年的坚持、持续的生态补水、不懈的河道整治、严格的污染治理、精心的生态修复,终于让滹沱河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凤凰涅槃”。如今的滹沱河,早已蜕变为石家庄一条生态玉带,成为市民们心驰神往的“后花园”。春来,河岸边成了花的海洋,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芬芳;夏至,绿树成荫,送来沁人心脾的凉意。秋深,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染上金黄,在秋风中摇曳如浪。冬临,未封冻的河面上,依然可见水鸟优雅的身影,为冬日增添一抹灵动的生机。假日,漫步河畔,随处可见骑行爱好者矫健的身影,听到相机快门的清脆声响。草坪上野餐垫铺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洒落在潋滟的水波之上。


绿水青山终成金山银山

滹沱河的生态蝶变,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随着滹沱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周边的土地价值不断攀升。生态宜居的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滹沱河畔安家,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同时,生态旅游也逐渐兴起。滹沱河生态区成了石家庄的一张生态名片,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打卡。河边的特色民宿、生态农庄、文旅项目等纷纷涌现,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一员,每每看到滹沱河今日的盛景,自豪与感动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在南水北调工作的十四载春秋,我有幸亲历了这清冽的南水如何跨越千里,像甘泉般浸润这片干渴的土地,唤醒了一条河流沉睡的灵魂。滹沱河的今昔巨变,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鲜活、最有力的证明!



专题策划 | 宋滢

撰稿 | 戎丹露

编审 | 许安强

封面 | 陈思璐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南水北调 incentive-icons
中国南水北调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1973文章数 20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