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厨房里常用的苏泊尔炒锅、电饭煲,可能早就不是真的咱们中国人的牌子了。
![]()
曾经被当成民族骄傲的厨具巨头,咋就成法国人的了?
背后的创始人苏增福,为啥在事业最火的时候,把“亲儿子”卖给外资,只留那么一丁点儿股份?
![]()
他真的后悔过吗?
![]()
苏增福1941年生在浙江玉环,家里条件不好。
退伍后他去了台州农机厂跑业务,人踏实又肯干,慢慢做到了厂长。
![]()
到了90年代,国家改了压力锅的新标准,他抓住这个机会,带着团队研发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一下子就超过了当时的沈阳双喜。
![]()
1994年,苏泊尔这个牌子正式诞生。
没几年功夫,靠着电饭煲、炒锅、压力锅这些产品,苏泊尔就火了。
没想到,几年后苏泊尔就在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成了国内第一家做炊具的上市公司。
![]()
那时候,苏家一家人持有的股份占到了60.52%,这可是不少份额。
到2005年,苏泊尔的营收突破了18.5亿元,净利润也有1.5亿元,妥妥的中国炊具行业老大。
之后好几年,它都是行业第一,大家都叫它国货之光。
![]()
可就在苏泊尔最风光的时候,苏增福却选择把这个亲儿子给卖了。
2006年,法国SEB集团说要入股苏泊尔,最后花了23.72亿元,拿到了超过61%的股份。
根据当时的公告,一开始SEB是按每股18元买的,后来在二级市场要约收购的时候,股价最高涨到了47元一股。
![]()
这笔交易让苏家套现了不少钱,也慢慢不再是控股的一方。
到2011年,SEB已经持有苏泊尔71.31%的股份,成了真正大股东。
公开数据显示,2006到2007这两年,苏家一共减持了11次,总共套了2亿多块钱。
![]()
当时苏增福说这么做是想让苏泊尔活得更久,可看结果,更像是他急着把手里的股份换成现金,没看到长远的价值。
虽然SEB接手后,苏泊尔靠着SEB的全球资源、管理经验和品牌网络,确实得到了些支持。
2008到2010年这几年,苏泊尔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涨得挺快。
![]()
其实,SEB入主后,苏泊尔也不是一路顺风顺水。
2011年,有消息说苏泊尔多款炊具在哈尔滨被检出不合格,比如锰、镍、铬这些元素的含量有问题。
媒体和消费者都质疑:既然是法国控股的牌子,是不是对中国市场的产品质量放松了?是不是搞双重标准?这一下,苏泊尔的名声受了不小的影响。
![]()
而且外资进来后,有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供应链、成本控制可能改了,原来本地团队把控的严谨性就打了折扣。质量问题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虽然苏泊尔后来也回应、整改了,还靠营销、维护品牌保住了市场地位,但消费者心里的信任一旦有了裂痕,想修复可不容易。苏增福这笔账完全算错了!
![]()
2007年SEB控股的时候,苏泊尔总市值大概就40亿元人民币左右。
可到2017年,市值直接突破了400亿元,十年涨了快十倍。
说白了,如果当初苏增福一家没急着卖股份,哪怕只留下20%,那时候账面上的财富就会超过80亿元,比当年套现拿到的钱可多太多了。
![]()
况且,随着股份一点点变少,苏增福彻底没法控制苏泊尔了。
他一手做起来的亲儿子,成了法国集团在全球的一个子品牌。
之前SEB说的让品牌活得更久,其实是他自己被边缘化了。
![]()
套现之后,苏增福拿了30亿元进军不锈钢卫浴行业,还说要5年做到百亿营收。
可现实挺残酷的,市面上有九牧、箭牌这些大牌子,苏泊尔卫浴到现在还在边缘晃悠,2023年的时候,5年百亿的目标也没实现。
说到底,他为了眼前几亿的现金,错过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潜在财富。
![]()
套现虽然解了燃眉之急,可代价是丢了品牌的控制权,也没了民族品牌的那份荣誉。看看同期的其他企业
那时候,国内不少民营企业也面临要不要引入外资的选择,但他们的做法和苏增福完全不一样:
比如格兰仕,当时外资也想进来,可格兰仕坚持自己做,现在在全球微波炉市场还是老大。
还有美的集团,靠着不断并购、做国际化布局,2006年的时候市值还不到100亿元,到2023年就超过4000亿元了。
![]()
海尔集团也没轻易卖核心股份,反而通过收购GE家电进入了全球市场,市值一直稳步上涨。
这么一对比,苏增福的急着退出更像是眼光短浅、只想着套现。
别人借着资本的力量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他却放弃了控制权,把这么宝贵的民族品牌拱手让给了外资。
![]()
对于苏增福来说,2006年那时候,他拿了十几亿现金脱身,表面上挺风光,其实就是选了短期套现。
事实摆在这,才十几年时间,苏泊尔市值就翻了十倍,可他自己在新行业里也没做成。
对比现在的结果,他当初的选择确实眼光太短了:为了眼前的钱,丢了一个本该能有几百亿市值的民族品牌控制权。
大家对于这笔交易也很难接受。
首先是国货情怀。
苏泊尔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国民品牌,它能做起来,大家都觉得是民族工业的骄傲。
现在被外资控股,心里总觉得不得劲。
![]()
再就是失落感。创始人因为眼光短做的决定,让这个品牌以后再辉煌,也跟中国股东没关系了,而是属于法国集团。
还有信任问题。
![]()
卖了苏泊尔的控股权后,苏增福再创业做的卫浴品牌,口碑不怎么样,质量和价格经常被人吐槽,这更让人觉得他只看重钱,不考虑长远。
对企业家来说,有远见不光是把企业做大做强,更要守住核心资产。
苏增福的故事,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教训:一时的财富,换不来真正长久的荣光。
![]()
说不定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想起当初的决定。
要是那时候能稳住,不着急卖,现在的故事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