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阿弥陀经》《文钞》《净土五经》《无量寿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念佛法门,号称末法时代最契机的修行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看似简单,却能让人横超三界,直入莲邦。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十方诸佛齐伸广长舌相,赞叹证明这个法门的真实不虚。
可是世间念佛的人千千万万,真正能够往生净土的又有几个?很多人念了一辈子佛号,临命终时依然业障现前,冤亲债主缠身,痛苦万分。这到底是佛不灵验,还是念佛的方法出了问题?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反复强调,念佛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尤其是"不夹杂"和"不怀疑",更是念佛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可是,除了这两条,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禁忌,直接影响着往生的成败。
这些禁忌,有些记载在《净土五经》里,有些散落在历代祖师的开示中,有些则是前人用血泪换来的教训。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宋代念佛人的真实经历。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才把这些禁忌全部摸清楚。而他的师父,净土宗祖师省常大师,更是倾囊相授,把念佛往生的全部秘密和盘托出。
![]()
宋太宗淳化年间,杭州有个书生,姓王名日休。这人读书虽然不成,信佛却很虔诚。他二十岁那年,父母双亡,孤身一人,看破了世间的无常,决定专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王日休在家里设了一个小佛堂,供奉西方三圣。每天早晚在佛前焚香礼拜,念佛号一千声。念了三年,他觉得自己已经很用功了,往生应该没问题。
那年夏天,王日休听说钱塘昭庆寺来了一位高僧,名叫省常,是当时净土宗的宗师。这位大师专修念佛三昧,已经证得念佛三昧,能在念佛中见到阿弥陀佛。王日休心生向往,特地赶去拜见。
省常大师六十多岁,须发皆白,面容慈祥。王日休跪在大师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弟子念佛三年,祈求大师开示,看弟子这样念佛,能不能往生净土?"
省常大师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你念佛三年,功夫如何?"
王日休赶紧回答:"弟子每天早晚念佛各五百声,三年来从不间断。"
"就这样?"省常大师问。
"就这样。"王日休有些不解,"难道不够吗?"
省常大师摇摇头:"你这样念佛,念三十年也往生不了。"
王日休一听,脸色大变:"大师何出此言?经上说,至心念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来接引。弟子每天念佛,怎么会往生不了?"
"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省常大师问。
王日休想了想,老实回答:"早上念佛的时候,想着今天要做什么事。晚上念佛的时候,想着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是问题所在。"省常大师说,"你嘴里念佛,心里想事,这叫夹杂。夹杂的念佛,功夫不得力。就像吃饭,嘴里嚼着饭,心里想着别的,饭就咽不下去。"
王日休听了,额头冒汗:"原来如此。那弟子以后念佛,专心念,不想其他的,这样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省常大师说,"不夹杂只是第一关。念佛要往生,还有很多禁忌。你犯了这些禁忌,照样往生不了。"
"还有什么禁忌?请大师明示。"王日休急切地问。
省常大师说:"我问你,你念佛是为了什么?"
王日休想都不想就回答:"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就只是为了往生?"
"就只是为了往生。"
省常大师又问:"你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吗?"
"当然相信。"王日休说得斩钉截铁。
"相信到什么程度?"省常大师追问。
这个问题把王日休问住了。他想了半天,说:"弟子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大师,这还不够吗?"
省常大师摇头:"不够。你嘴上说相信,心里其实还在怀疑。我问你,假如你明天就要死了,你怕不怕?"
王日休愣了一下,老实说:"怕。"
"怕什么?"
"怕往生不了。"
![]()
"你看,这就是怀疑。"省常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说相信往生,可是心里害怕往生不了,这就是怀疑。有怀疑,就有恐惧。有恐惧,临命终时就会慌乱。一慌乱,正念就失去了。正念失去,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也见不到。"
王日休听得心惊肉跳。他修行三年,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些。他一直以为自己念佛念得挺好,现在才知道,问题大了。
"大师,那弟子该怎么办?"王日休诚惶诚恐地问。
"从头开始。"省常大师说,"你在我这里住下,我慢慢教你。念佛这个法门,说简单确实简单,一句佛号就够了。说复杂也很复杂,里面的讲究多着呢。你要是不把这些讲究搞清楚,念一辈子也是白念。"
从那天起,王日休就住在昭庆寺。省常大师每天给他讲念佛的道理,纠正他念佛的毛病。
第一天,省常大师让王日休在佛堂里念佛。王日休念了一会儿,大师就叫停:"你看看你自己,念佛的时候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念佛要摄心,眼观鼻,鼻观心,心念佛号。眼睛不要乱看,耳朵要听自己念的佛号。这样念,心才能专注。"
王日休照做,果然觉得心安定了许多。
第二天,省常大师又指出一个问题:"你念佛的时候,快慢不一。有时候快,有时候慢,这样不行。念佛要有节奏,不快不慢,绵绵密密。就像流水一样,一直流,不能断。"
王日休调整节奏,又念了几天。他发现自己念佛的功夫确实进步了,心比以前安静。
省常大师见他有了进步,开始讲更深的道理。
一天傍晚,师徒二人在寺院后山散步。省常大师突然问:"你知道念佛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吗?"
王日休想了想,说:"是妄想?"
"妄想算一个,还有更大的。"省常大师说,"最大的障碍,是求感应。"
"求感应也是障碍?"王日休不解。
"当然是障碍。"省常大师说,"很多人念佛,念着念着就开始求感应。希望见到瑞相,希望见到佛菩萨,希望得到神通。这些念头一起,心就不清净了。心不清净,念佛就不得力。"
"我见过一个念佛人,念了十年,有一天忽然看到一道金光,以为见到阿弥陀佛了,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我见到佛了,我肯定能往生了。这个人从此以后,念佛就不真诚了,总想着再见一次佛。念了二十年,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痛苦万分,根本没有往生。"
王日休听得心惊:"那该怎么办?"
"不求感应,老实念佛。"省常大师说,"念佛就是念佛,不要想其他的。见到瑞相,不理它。见不到瑞相,也不理它。只管念自己的佛号,其他什么都不管。这样念,才是真念佛。"
王日休点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又过了几天,省常大师问王日休:"你念佛是为了往生,往生是为了什么?"
"往生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不再受苦。"王日休回答。
"就这样?"
"就这样。"
省常大师摇头:"你这个发心太小了。念佛往生,不是为了自己享福,是为了成佛度众生。你要是只想着自己往生,自己解脱,不管别人死活,这叫自了汉。自了汉的心量小,往生品位就低。"
"《无量寿经》里讲,往生西方有九品。上品上生的人,都是发了大菩提心的。什么叫大菩提心?就是不光自己要往生,还要帮助一切众生往生。你念一句佛号,不光为自己念,也为一切众生念。你发愿往生,不光为自己发愿,也为一切众生发愿。这样发心,功德才大。"
王日休恍然大悟:"弟子明白了。以前只想着自己往生,心量确实太小。从今以后,弟子念佛要为一切众生念。"
省常大师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不光要发大心,还要行大行。你念佛,要回向给一切众生。你修的福,要分享给一切众生。这样修,才是真修行。"
王日休在昭庆寺住了三个月,念佛的功夫日益精进。他的心越来越清净,妄想越来越少。有时候念佛念得专注了,会忘记时间,忘记自己,只剩下一句佛号。
这天晚上,省常大师把王日休叫到方丈室。王日休进门,看到师父脸色凝重,知道有重要的事要说。
"你跟我学了三个月,念佛的基础打好了。"省常大师说,"今天我要跟你讲的,是念佛最关键的东西。这些东西,直接关系到往生的成败。你要仔细听,用心记。"
王日休跪在蒲团上,洗耳恭听。
省常大师说:"我刚才说了,念佛要不夹杂,要不怀疑。这两条你已经知道了,也在努力做。除了这两条,还有十条禁忌,犯了任何一条,都会影响往生。"
"哪十条?"王日休紧张地问。
省常大师慢慢竖起手指,一条一条地说。
![]()
"第一条,"省常大师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他看着王日休,眼神里有深深的慈悲,也有一丝担忧。
"这十条禁忌,是我参究净土经典几十年,总结出来的精华。也是历代祖师用血泪换来的教训。每一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困难。很多念佛人,就是在这些地方栽了跟头,最后没能往生。"
省常大师顿了顿,接着说:"这十条禁忌,我本来不轻易传人。你跟我三个月,我看你根性不错,确实是修行的料,所以今天才告诉你。你听完之后,要牢牢记住,一条都不能犯。"
王日休心里七上八下。他知道师父要说的,肯定是最关键的东西。这些东西关系到往生大事,马虎不得。他调整了一下跪姿,让自己更舒服一些,准备接受师父的传授。
省常大师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忆什么。良久,他才睁开眼,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