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4年是辽宁省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75年来,一代代省医人始终紧跟国家发展脉搏,聚焦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纪念建院75周年,辽宁省人民医院党委统筹策划了“省医人讲述历史”项目的同时推出“省医从这里出发”系列报道,全景展现辽宁省人民医院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脉络,一代代省医人的工作历程,学科建设关键节点的事件、成就以及阶段性成果。
本期,我们介绍成立东北最早的骨肿瘤专科的徐绍年。
徐绍年,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家、教授,骨肿瘤科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医疗系,2002年创建辽宁省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他先后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黄浦医院研修学习,师从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骨与关节杂志》总编辑徐万鹏教授。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治疗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四肢肿瘤专业委员会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肉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肿瘤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类肿瘤疾病、骨转移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类肿瘤疾病的诊疗具有很深的造诣,是国内资深的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家。
在2007年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杯竞赛中被授予诚信个人称号。
口述:徐绍年
采访:金瑷瑛
时间:2024年9月27日
地点:1号楼6楼办公区
整理:孙晶晶
机缘巧合的相遇注定了毕生精力的倾注
金瑷瑛: 您当初是怎么决定选择骨肿瘤专业,又是怎样组建了这个专科?
徐绍年:2000年,张世斌主任送我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学习,使我接触到了骨肿瘤这个专业。当时,我看到很多病人是东北去的,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能专门有一些人做这项工作的话,是不是这些病人就不用跑这么远看病了。我把这个想法跟张世斌主任和院领导汇报了,非常感谢张世斌主任和院领导的支持,更为幸运的是,我的老师是全国骨肿瘤专业的创始人徐万鹏教授,他应邀做我们科室的名誉主任, 有了他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把这个学科发展好,把这个特色科室创建好 。
![]()
徐绍年教授与全国骨肿瘤专业鼻祖徐万鹏教授
徐绍年:省医院骨肿瘤科是2002年成立的,当时我们是东北地区较早成立骨肿瘤专科的。骨肿瘤是骨科专业中的一个亚专业学科,它跟传统的骨科有区别,既有骨科的特点又有肿瘤治疗的特点,在治疗过程当中既要把肿瘤切除,把一些骨骼缺损做重建,又要把肿瘤控制好,在处理肿瘤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处理软组织和肌肉系统,所以我们叫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的病人需要更多的爱心和专业
金瑷瑛: 人们接受一个新事物是需要时间的,您建立这样一个全新的特色学科,早期是如何打开局面的呢?
徐绍年:我记得我们科收治的第一个病人是西丰县来的患者,患有股骨远端的骨肿瘤,这样的手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以前很少接触这样的病例,经过术前周密的研究和充分的探讨,最后手术很成功,效果也挺好。后来我们去西丰县做随诊的时候还看望过这位患者,恢复得特别好。
![]()
徐绍年主任手术中
徐绍年:其实我们科室早期的时候病人不多,很多早期治疗的患者与我们都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假体年头久了就涉及到翻修更换,他们还会再找我们来做手术,这让我们心里挺踏实的,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是从医最大的成就感。
我们继承了张世斌主任的专业、敬业、乐业之心,注重传帮带,刚开始的科室没有独立的病房。我当时是既开心又纠结,开心是因为我们开拓了省医院的一个新领域,我们给患者提供一个好的就医选择,可以让相信我们的患者不必再千里迢迢跑到北京、上海去治疗,在这里就能得到最专业的治疗。同时,纠结的是我们的影响力不够大,没有更多病人来治疗,科室无法持续生存下去……
这个过程中注定艰难,刚开始成立科室头半个月就我一个人,后来是我和杜振广医生两个人坚持了三年。但是最艰难的不是人员的缺乏,而是这个病的发病率低,最难的时候半个月没患者。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专业,当时我跟杜大夫说咱们就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就这么一点一点这样去坚持,直到患者口碑上来了,病人陆陆续续就越来越多,就把科室做好了。
用真心对待患者口碑靠专业加用心建立
金瑷瑛: 在这个过程里,你们是靠什么坚持下来并打开局面的呢?
徐绍年: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们才更加珍惜每一个患者,用我们全部的精力去对待每一个患者。
我们这个学科青少年患者较多,家境困难的也不少,有的一个患儿治不好,一个家就散了。源于这个初心、这个原因,我们全力的付出挽救一个患儿,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我们科室全体人员经常捐款捐物,帮助患儿,给患者家庭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待每一个患者我们都是精心准备的,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我的老师徐万鹏教授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谓的打开局面,其原因一个是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强的,再一个是有徐教授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医疗水平确实领先。
当时我不仅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其他的一些诱惑,比如被其他医院邀请,但更大的还是压力。你说面临那种局面那种情况能不难吗?但难是正常的,只有从那个过程走过来,你才知道有多不容易,才能更好的珍惜和投入。我和杜振广医生一直也没放弃,从来也没有说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是不是就松劲了?或者是退缩了?没有过。但凡那个时候只要我们意志不坚定一点,这个科室可能就没了。
![]()
在老师的引领下,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得到迅速发展。
徐绍年:我们遇到所有问题,第一个想法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放在一边让别人来解决。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科成立这多年,没有一例患者因为治不了而转院,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实际上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每收治一个患者,每遇到一个问题,我们都一个一个的、认真踏实的去解决问题。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对我们来说都是经历一个全新的经历,我们一心一意对待。
持续消灭短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诊疗服务
金瑷瑛: 科室的医疗水平始终处在国内领先地位,一路走来,国内及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是怎样做到的?
徐绍年:从脊柱肿瘤,上颈椎、下颈椎、胸椎、腰椎、骨盆、骶骨、四肢躯干的手术治疗,肿瘤内科综合治疗我们都是很成型的。以前还有很多短板,现在通过学习,短板越来越少,包括软组织肿瘤、皮瓣的修复都越来越好了。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所以现在我们还保持着不断补齐短板的传统。我觉得医生的基础没有短板,才可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优质的治疗。
其实我们学科从建科以来对于人才的开发培养和技术特长都是非常重视的。
![]()
徐绍年教授组织培训班,广泛推广技术。
![]()
徐绍年教授受邀参加国家级学术交流
徐绍年:其实,我们国内的骨肿瘤专业发展得很好,从技术角度来讲,可以说在国际上是有引领地位的。骨肿瘤专业现在国际上有一些标准都是采用的中国标准,就是因为我们骨肿瘤人不断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省医院骨肿瘤科在地区和国内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我们在技术上不断探索,比如假体翻修。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国际上检索也没有可参考的病例,那么我们就琢磨,最后完成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也经常受邀在国家级的学术活动上做交流。可以说,我们也算是开创了一个术式,为解决骨肿瘤患者的痛苦做了一些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