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废水处理体系中,油水分离器是关键设备 —— 尤其像酒店后厨这类每日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如烹饪废油、洗碗废水)的场景,若不依靠分离器实现油水分离,不仅易造成管道堵塞,还可能因废水超标排放面临环保处罚。而理解其工作原理,是做好设备选型与运维的基础。
油水分离器的核心工作逻辑,基于油水物理特性差异:食用油的密度约为 0.8g/cm³,远小于水的 1g/cm³,且油与水互不相溶 —— 这一特性决定了分离器可通过 “物理分离” 方式,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即可实现油水分离。具体流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
第一阶段:预处理过滤
含油废水首先进入分离器的 “预处理腔”,腔体内设有孔径≤5mm 的滤网(部分酒店后厨设备会搭配可拆卸滤篮),主要作用是拦截废水里的固体残渣(如菜叶、饭粒、骨头碎)。这一步能避免残渣堵塞后续分离结构,同时减少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 比如若残渣附着在油滴表面,会阻碍油滴上浮,延长分离时间。
⚖️ 第二阶段:重力分离核心
经过预处理的废水,缓慢流入 “重力分离腔”。这个腔体的设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控制流速(通常设计流速≤0.05m/s),让废水在腔内停留足够时间(一般需 30-60 分钟);二是部分设备会加装 “斜板 / 斜管” 结构,增大油滴上浮的接触面积。
由于油的密度更小,会逐渐向上漂浮,最终聚集在分离腔顶部的 “集油区”;而密度更大的水,则会下沉至腔体底部,流向 “出水腔”。部分高端设备还会在集油区设置 “自动刮油装置”,定期将浮油刮入废油收集桶,减少人工清理频率 —— 这对日均处理数十吨废水的酒店后厨尤为实用。
![]()
✨ 第三阶段:精细分离优化
为确保出水含油量符合《餐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要求≤10mg/L),部分分离器会在出水前增加 “精细分离环节”:比如设置填充有 “聚结材料”(如亲油性纤维)的腔体,微小油滴会附着在材料表面,逐渐聚合成大油滴,再次上浮至集油区;或通过 “气浮装置” 产生微小气泡,气泡携带油滴上浮,进一步提升分离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酒店后厨在使用分离器时,需结合场景特点匹配原理适配的设备 —— 比如若后厨以油炸类菜品为主(废油浓度高),应优先选择 “重力 + 聚结” 双重分离的设备;若空间有限,则可选择 “一体化紧凑型” 设备(缩短分离腔长度,但通过优化流速保证分离效率)。同时,定期清理预处理滤网、及时排放集油区废油,也能避免原理失效(如滤网堵塞导致流速过快,油滴来不及上浮)。
![]()
最后想和大家互动:你所在的酒店后厨或餐饮单位,使用的油水分离器是否出现过 “分离不彻底” 的情况?是通过调整运维方式解决的,还是更换了设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帮助更多同行避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