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台风桦加沙刚刚肆虐香港,新的台风预警又来了!
今年的香港,台风季节似乎格外“热闹”——截至9月底,香港天文台已经累计发布了11个风球,追平了自二战以来1946年创下的历史纪录。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气象故事?随着中秋节临近,一场新的热带气旋正悄然逼近,或将打破这项尘封近80年的纪录,令香港乃至华南地区的天气再度掀起风暴狂潮。
天文台数据显示,今年共出现了11个低压系统,从热带低气压到超强台风不等,均曾触发一号或以上风球警告。其中包括无名热带气低压、热带风暴“蓝湖”、强烈热带风暴“蝴蝶”、“塔巴”、“米娜”,台风“韦帕”,强台风“丹娜丝”、“杨柳”、“剑鱼”,以及超强台风“桦加沙”。特别是“塔巴”发布过8号风球,而“韦帕”和“桦加沙”更是达到了10号风球的超强台风级别。
今年的11个风球数量,不仅追平了1974年那个被视为“台风高峰年”的纪录,也让香港气象史册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若未来数日内天文台再发风球,香港将迎来二战后从未有过的“台风风暴年”。
正当香港刚刚经历了超强台风的肆虐,天文台于9月29日再次发出警告:一个低压区已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预计将在本周中期发展为热带气旋,并逐渐向吕宋岛靠近,最终进入南海,向广东西部沿岸至海南岛东部方向移动。
多个人工智能(AI)预报系统如“风乌”、“盘古”、“伏羲”及“AIFS”,以及传统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均给出了相似的路径预测——这场被命名为“西登”的热带气旋将于10月4日下午在香港南至西南约400公里范围掠过,之后移向海南岛一带。
然而,这场风暴的强度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AI模型预测其为强烈热带风暴,甚至可能带来强风和雷暴;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则认为其强度较弱,仅为热带低气压级别。
根据天文台的最新九天天气预报,10月4日(星期六)香港将出现明显天气变化,风力逐渐增强至离岸及高地间中6级(相当于3号风球的强风级别),伴随局部阵雨和雷暴,海面涌浪明显,气温最高33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10月5日(星期日)中秋节前夕的“迎月夜”,风力将进一步加强至高地7级,风向由东北风转为东至东南风,天气多云且间中有骤雨和雷暴,海面依然波涛汹涌。这样的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影响到传统的赏月活动,甚至让不少市民不得不取消户外计划。
中秋节当天(10月6日)虽然风暴影响有所减弱,天气大致多云,有几阵骤雨,日间仍有短暂阳光,但风力依旧不弱,气温在27至31度之间波动。翌日“追月夜”亦难逃阴雨天气的困扰。
更令人揪心的是,AI预报系统“风乌”显示,中秋节过后南海海域可能还会有新的热带气旋形成,甚至有两个风暴“排队”进入南中国海,尽管距离香港较远,但气象学家提醒,目前距离时间尚远,预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另一套AI系统“盘古”则预测,会有一个更强的热带气旋登陆台湾南部,之后二度登陆粤闽交界,虽然对香港威胁较小,但显示今年的台风活动仍未结束。
随着中秋节临近,港人不仅要面对传统佳节的团圆和赏月,更要警惕风暴带来的挑战。今年的台风季,注定不同凡响,也提醒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防灾准备永远不能松懈。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