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署名权直接关系到一个编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劳动报酬。从编剧的署名权上,可以看出一个导演和制片方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一个主创团队对编剧的尊重程度。
编剧宋方金曾在公开采访中说过:“资本把自己搞成了文艺法西斯。中国编剧面临的是自我价值实现、市场客观需求以及资本追逐三重挑战。”
这两句话点出了长久以来中国编剧在行业里身陷的困境——如何在被资本矮化的不对等谈判中维护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如何在行业岌岌可危的状况下维持作品的原创性和内容质量;如何在大家都挣不到钱更别提议价的现状下仍能潜心创作。
一项中国青年编剧生存调查显示,75%的人表示自己有过被骗稿经历,40%经历过“没有项目、生活难以为继”的职业生涯困难时期,对自己工作状态感到“满意”的比例仅有6%。
![]()
《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
尽管他们的职业初心是“写出有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成为好编剧”,但因为作品署名、创作不受重视、长期单打独斗的工作状态等因素,他们内心往往存在一种被遗弃的恐惧。
这也引发了他们对职业选择、职业未来的焦虑,50%受访者表示未来考虑转型做导演或制片人。
编剧的被“消失”
与专业制片的缺位
YIQIYINGCHUANG
从2018年资本退潮起,“影视寒冬”已是老生常谈。在观众越来越成熟、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电影市场似乎很难再有上世纪90年代,甚至中国电影最早期,三四十年代伴随“左翼运动”开始的真正的百花齐放。
但如果要讨论编剧创作价值的消失,还得从追溯电影创作黄金时代何时结束开始。
在重艺术轻商业的传统电影史叙述里,抗战全面爆发的20世纪30年代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真正的“黄金时代,不仅涌现了蔡楚生、吴永刚、袁牧之等大批优秀创作者,《神女》、《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大量经典作品,影院方面也开始掀起热潮。
![]()
电影《神女》剧照
有数据显示,1926年全国影院仅有约95家,到1930年增至240家,1934年增长至242家(不含香港)。在上海、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影院多轮放映模式也相当成熟。
但表象的繁荣背后是严重的产业危机。影院建设热潮反映的是市场投机和资产泡沫化问题。电影产业链三个基本环节是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作用。“表面上虽颇蓬勃,但实际上盈亏者,有非外人所知也。”1935年《电声》杂志曾如是记载。加上社会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影院惨淡经营,制片公司经营困难,电影产量下降,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产业进入大萧条。
“大公司多半被破产威胁,小公司相继倒闭,各公司从业人员都在借贷与典质中度日,各公司的出品锐减,电影作品质的滑落,也是异常严重的事。”被称为中国四大影片公司的明星、联华、艺华、天一,每月均要亏损若干,制片公司处境艰难、捉襟见肘。
![]()
电影《联华交响曲》海报
尽管不少经典中国电影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但产业自身盈利模式脆弱,仅凭优秀艺术作品,难以扭转行业整体陷入危机的局面。
从文艺创作到资本流水线
YIQIYINGCHUANG
没有永远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电影产业危机的根源是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产业结构失衡、缺少商业化思考与落地。90年代至新世纪初“黄金时代”的消失,到当下“影视寒冬”的生存困境,根源则是过度商业化,创作的价值在逐利的驱动下逐渐被稀释瓦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电影第二次浪潮到来。彼此的电影行业主要呈现“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娱乐观众、获取利润”的行业态势。芦苇、王朔等经验独到的编剧,成为第五代导演声名鹊起不可或缺的助力者。
1993年,陈凯歌导演电影《霸王别姬》在中国内地上映,单场票价4元,斩获票房4500万。这部作品也成为陈凯歌导演漫长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
![]()
1993年戛纳电影节,张国荣、徐枫、陈凯歌。
为什么陈凯歌再也没有拍出《霸王别姬》那样的影史经典?
对这一问题,坊间一直流传一种论调:《霸王别姬》的剧本创作完全得益于芦苇对原著小说进行的符合电影视听语言、符合东西方艺术审美的清晰重构。而《霸王别姬》之后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陈凯歌都参与了剧本创作。编剧的创作价值自然也在过程中被稀释。
导演中心制,究其原因与中国当时制片体系的不成熟紧密相关。编剧价值被系统性忽视,本应作为艺术创作与商业平衡的专业制片职能,普遍缺位或失职。
但行业成长的脚步没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第一个在国内A股挂牌的影视公司。自此,影视行业还未来得及建立起尊重创作规律的、健康的现代影视工业体系,就过早地进入“资本流水线”。
![]()
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
在这条流水线上,打动投资人的项目策划案不再是好故事、好人物,而是大IP、流量明星,以及量产多销的快速变现逻辑。
剧本这一影视创作的根本,也成为整个制作流程中,最容易被无限压缩成本的环节。编剧则沦为填充对话“码字工”,作品甚至无署名,被任意篡改。
专业制片
不可或缺的行业“摆渡人”
YIQIYINGCHUANG
回看影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还是国内精品剧作的诞生过程,都有一个共通点:背后有一个兼具艺术眼光、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的专业制片人——
深刻理解编剧的创作题图,保护其创作火花,同时善于商业运筹,能把优秀的剧本作品转化成成功的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完成从创作到商品的平移,实现并放大电影商业价值。
一项面向青年编剧的生态调查报告显示,青年编剧在与制片方合作时,优先关注的问题除了“项目能否落地”,其次就是“制片方是否专业”。再次是稿费、署名问题。
![]()
《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
当编剧权益无法得到基本保障,劳动报酬处于价值分配体系末端,创作热情被消耗,心里满是对职业未来的焦虑,必然导致行业劣质驱逐良币,又如何指望年轻一代创作者未来真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专业制片人懂得尊重编剧的署名权,就是尊重创作的源头,懂得保障编剧合理的创作周期和劳动报酬,就是保障内容质量的基底。
专业制片人会建立清晰的开发流程,让编剧在有安全感的创作环境中潜心创作。
专业制片人具备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力、对项目的宏观掌控力,以及对各个创作环节的尊重。而不是更像项目经理、资源中介,工作重点都放在融资、控制预算、管理进度上,忽视创作规律,让有能力把剧本打磨得更好的编剧为商业效率让路。
关于“如何成为专业电影制片人”,前泰吉影业首席运营官,参与电影《画皮》《新倩女幽魂》等作品制作策划的资深制片人黎麦克认为,无论是编剧创作者、导演、制片人,做出一个有说服力的项目策划案,要比投资人更懂投资人的需求,学会以制片人角度说服投资人。
![]()
电影《画皮》海报
这表面看是要求表达者有沟通说服能力,本质上考验的是是否具备专业、完整的制片认知和实操落地能力?是否对电影完整制作流程了熟于心?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敏感度,能先人一步看清趋势、挑战与机遇?是否真正了解观众需求,并知道如何管理观众预期?
11月1日-2日两天,黎麦克老师会在益起映创深圳课堂一一讲解这些问题。
![]()
让编剧重回叙事权力中心
YIQIYINGCHUANG
也许没有哪个行业能长盛不衰。但值得期待的是,转机也总在危机中显现,近几年陆续有像《漫长的季节》等一类尊重编剧主导权、回归剧本中心制的项目,在市场上得到观众认可。
对于想入行或已经入行但资历尚浅的从业者,有策略、有方法地挺过危机,未必不是试走新路的好时机。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专业支持,55%受访者认为是“从业者培养机构”。
![]()
《2019-2020中国青年编剧生态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产教融合”,理论学习跟产业对接。
黎麦克老师于千禧年后进入电影行业,早年专注电影发行工作,曾将多部优秀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电影发行到世界各地。随后以制片人身份参与院线电影、网剧、网络电影项目。
![]()
电影《新倩女幽魂》海报
2020年,基于对创作、市场,以及完整制片工业流程的深刻理解,他开始担任导演工作,监制及执导网络短剧香港都市传说系列《出轨》《那夜红的》。
同时,黎老师也担任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班讲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讲师、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讲师,以及第十五届至十七届“香港影业协会”助力理事。
因此,他讲的理论一定是具备强实操性的。他也有足够丰富多元的经验、广阔的视野把更前瞻的产业问题更落地地分析给你听,告诉你当下的问题真正在哪儿,怎么解决,帮你基于自身状况预判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方法应对难题和危机,在行业里“活下去”并“活得好”。
两天课程学习,他会结合《画皮》《倩女幽魂》《默杀》《一闪一闪亮星星》《我爷爷是外星人》等自己参与的作品以及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参投项目等案例,帮你梳理电影制作全流程里会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下面是详细课程安排。
![]()
如果一句概括这门课能带给你什么,可能是——结合案例讲方法论——把复杂的制片系统里较为核心的问题挑出来,告诉你怎么办,让你在现实工作场景里遇到类似问题,能直接上手,先人一步顺利解决。
比如“如何做出一个有说服力的项目策划案”、“怎么能够从创意到成片”等等。对于有志于成为专业制片人的从业者,这是构建健康创作生态、生产优质内容的前提;对于编剧、导演等其他从业者,学会用制片思维解决创意创作问题,能帮助你更有效保护自己的创作主权,在谈判桌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课程原价4000元,现在报名有早鸟价,省400元。也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一起来学习,三人一起报名每人直接省800元。从产业分析、市场研判、项目开发,到制片全流程、观众预期管理、制片人如何规避风险、处理合同纠纷,他都会一一分享给你。11月1日-2日两天,地点在深圳。希望你来。
作者 | Yu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