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辉&罗素素
![]()
※ “胆管癌那么罕见,普通人也要预防吗?” ※ “查出胆结石是不是就有癌变风险?” ※ “我们老家吃生鱼是习惯,真的会致癌吗?”
![]()
在胆管癌系列的前八篇中,我们讲过它的“沉默”、“高危”、“难治”和“易复发”。
而今天,我们想聊聊,如果你还没有得病,现在能做些什么?
毕竟,比治疗更值得投入的是预防,这是一场可以从你餐桌、习惯、体检开始的主动之战。
1. 胆管癌:并不遥远的健康威胁
胆管癌虽然不像肺癌、肝癌那样高发,但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它起病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大部分研究发现五年生存率低于20%,不过也有少数研究认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30%,取决于分期、人群和治疗等饮食[1]。
一般来说早期发现生存率更高。
地域分布特点:
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地区,胆管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 ※ 乙型肝炎高发区域:病毒性肝炎流行地区 ※ 胆石症高发地区:饮食习惯相关的胆结石高发区 ※ 工业污染地区:接触化学致癌物风险较高的地区
![]()
![]()
所以,即使你身体健康、没有症状,也有必要对它保持基本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胆管癌的“风险清单”你中了几项?
你是否有这些情况?
※ 经常吃生腌或未煮熟的淡水鱼? ※ 家中有人得过胆道、胰腺、肝癌? ※ 自己有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病史? ※ 是乙肝或丙肝病毒携带者? ※ 经常熬夜、三餐不定、应酬饮酒较多? ※ 体检中曾提示胆管扩张或胆囊壁增厚?
如果有1项及以上,就说明你可能是中度或以上风险人群,应考虑每年做一次肝胆相关体检,包括B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3. 一级预防:从生活方式开始
你每天吃进嘴里的食物,可能正在决定你未来的胆道健康。
最核心的两件事是:杜绝肝吸虫感染,和减少胆道慢性刺激。
1)不吃生鱼,是胆管癌预防的第一条底线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倍。它寄生在淡水鱼中,吃一口"生腌",可能让你体内藏虫十年不发作。
即使你并无不适,只要曾感染过肝吸虫,胆管就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癌变的基础已经悄然埋下。
![]()
高风险食物: ※ 生鱼片、鱼生粥 ※ 醉虾、醉蟹 ※ 未充分加热的烧烤鱼 ※ 酸菜鱼(如果鱼肉未煮透) 安全原则: ※ 淡水鱼类必须充分加热(≥70°C,持续≥5分钟) ※ 生熟食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 用白酒或陈醋处理食材无法杀灭华支睾吸虫囊蚴
特别提醒: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为高发区。家庭自制的“生鱼片”“酸菜鱼不煮透”都是风险来源。
2)清淡饮食,减少胆结石与胆囊炎
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是胆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胆结石不是小毛病,长期摩擦胆管或胆囊黏膜,反复炎症,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
建议做到: ※ 少吃油炸、腊肉、肥肉、动物内脏; ※ 多摄入膳食纤维、全谷物、绿色蔬菜; ※ 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胆汁排出。
3)慢性病管理,别让“炎症”变成“隐患”
乙肝病毒感染不仅与肝癌相关,也与胆管癌、肝内胆管癌风险升高密切相关。长期病毒携带状态,会造成肝胆系统免疫调节紊乱,为癌变提供条件。
如果你是乙肝携带者,请务必:
※ 定期做肝功能、AFP和影像检查; ※ 遵医嘱抗病毒治疗,不擅自停药; ※ 忌酒,避免再给肝胆系统增加负担。
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也可能通过“炎性通路”影响胆道健康,建议进行系统管理。
4)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免疫加油站
不是每个人都有基础病,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走向风险。
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和慢性压力,是对抗所有肿瘤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简单易行的保护措施:
※ 每天快步走30分钟 ※ 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睡眠 ※ 多喝水、不憋尿 ※ 保持情绪稳定,学会减压 ※ 戒烟限酒
这些简单动作,不只是养生,而是在为你的胆道系统清障除雷。
另外要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4.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体检重点项目
基础检查(推荐频率):
※ 肝功能检查:每年1次,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 ※ 腹部B超:每年1次,重点关注肝胆胰 ※ 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高危人群)
进阶检查(必要时):
※ 腹部CT或MRI:发现异常时的进一步检查 ※ 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评估胆管详细情况 ※ 需要警惕的体检异常
如果体检发现以下异常,应引起重视:
※ 肝功能异常,特别是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 ※ B超提示胆管扩张、胆囊壁增厚 ※ 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 ※ 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
5. 特殊人群的预防策略
胆结石患者
※ 有症状的胆结石:早期于医院就诊,确认手术指征,避免炎症反复刺激导致恶变 ※ 无症状的胆结石:定期随访,监测变化,有些也是需要及时手术的 ※ 胆囊息肉:直径>1cm应考虑手术
慢性肝病患者
※ 乙肝、丙肝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监测 ※ 规范抗病毒治疗 ※ 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
※ 更早开始定期体检(建议40岁开始) ※ 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 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
![]()
行为医学小常识:胆管癌日常预防清单
![]()
6. 写在最后
你可能不是医生,也没有医学背景,但你每天的一次饮食选择、一次复查安排、一句提醒父母体检的关心,都在帮助你和你爱的人离癌症更远一点。
胆管癌难治,但可防。预防不靠奇迹,靠的是对身体的尊重和一点点的自我管理。
图片制作:王乐水 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生
胆管癌系列合集(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参考文献:
[1] Banales JM, Marin JJG, Lamarca A, Rodrigues PM, Khan SA, Roberts LR, Cardinale V, Carpino G, Andersen JB, Braconi C, Calvisi DF, Perugorria MJ, Fabris L, Boulter L, Macias RIR, Gaudio E, Alvaro D, Gradilone SA, Strazzabosco M, Marzioni M, Coulouarn C, Fouassier L, Raggi C, Invernizzi P, Mertens JC, Moncsek A, Ilyas SI, Heimbach J, Koerkamp BG, Bruix J, Forner A, Bridgewater J, Valle JW, Gores GJ. Cholangiocarcinoma 2020: the next horizon in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Sep;17(9):557-588. doi: 10.1038/s41575-020-0310-z. Epub 2020 Jun 30. PMID: 32606456; PMCID: PMC74476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