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保局的飞行检查组,像极了学校里最较真的语文老师。他们手持红笔,在医疗数据的作业本上圈出一个个错别字——只不过这些“错别字”价值连城,动辄牵扯百万医保资金。
作者| 磊叔
编辑 | 磊叔
题图 | 截图
9月29日,国家医保局通报异常数据引发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大数据时代,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难逃“数据慧眼”。
一
![]()
那些藏在数据里的荒诞事,读来比街坊邻里的八卦还热闹 ——73 岁奶奶要 "无痛取卵",86 岁大爷得 "试管受精",百余名大爷集体做了 "宫腔镜",还有群 "未知医生" 专开天价烟酰胺。
最戏剧的当属两位高龄 "准妈妈" 的奇遇。73 岁老人本要做胃肠镜,医生敲了 "无痛" 俩字就手滑选了 "取卵",仿佛下拉菜单里的选项比药方还难认。
86 岁大爷更冤,肾功能衰竭的首字母 "SGNSJ",居然和 "试管内受精" 撞了车,合着医院的诊断系统是靠拼音首字母盲盒匹配病症的。要是真按这诊断单执行,大爷大妈怕是得先补节生理卫生课,才能跟上医生的 "神操作"。
二
![]()
比这更神秘的是群 "无名神医"。某医院上传医保数据时,干脆把医生姓名填成 "未知",结果这群隐身人开的烟酰胺,金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00 多倍。这哪是行医,分明是数据系统里藏了支 "幽灵处方队",专靠常规药刷新营收纪录。医保飞检组找上门时,才发现是数据校验机制集体 "打了盹",连谁开的药都没弄清。
有人靠糊涂犯错,有人则在精准钻空子。某医生创下一分钟开多张司美格鲁肽处方的纪录,乍看以为是掌握了开药快捷键,实则是配合医药代表 "走流程"。医药代表收来几十张社保卡,医生闭眼就给没糖尿病的人写上 "二甲双胍疗效不佳",把医保基金当成了自动提款机。直到飞检组调阅病史,才戳穿这场 "无病开药" 的闹剧。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男做宫腔镜" 事件。百余名男性患者的医保记录里,齐刷刷出现妇科检查费用。查来查去,原来是医院把 "输尿管镜" 和 "宫腔镜" 的编码弄混了,好比把白菜价签贴在猪肉上,东西没给错,账面上却满是荒唐。好在医保基金没受损,不然纳税人的钱就得为这编码乌龙买单。
这些闹剧说到底,都是数据质量管理的 "毛细血管堵塞"。医生图省事少输几个字,编码员随手填错个数字,看似小事,却让医保监管像在解连环谜。医保大数据这套火眼金睛,本应盯着真猫腻,如今却得先给这些乌龙纠错,着实浪费了功夫。
三
![]()
好巧不巧。9月23日,辽宁新民市人民医院通报:
9月21日10时,一名患者到新民市人民医院进行影像检查时,影像科审核主任医师沈某在完善影像报告过程中,打字有误,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后,院方及医生沈某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进行诚恳道歉,并已取得当事人谅解。
针对此事件,新民市人民医院已对沈某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全院通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四
![]()
医院也该醒醒了,别光顾着买昂贵的医疗设备,也该给那套老掉牙的信息系统换个“心脏支架”。毕竟,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系统自带的“痴呆症”。
只是苦了那些老病人。要是哪天83岁的张大爷在医保记录上看到自己做了“无痛分娩”,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报警。
毕竟老百姓的" 救命钱 ",容不得半点糊涂。
来源/《国家医保局通报:神秘未知医生大量开药;有医院为73岁老人开展“无痛取卵”》大江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