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桦南县:党建红点亮田野绿 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0
分享至

来源:桦南县委宣传部

“以前种玉米、大豆全靠天公作美,如今有党员服务队手把手传授技术,千亩方基地的亩产预计比去年多出一百多斤!”站在北安村玉米示范田边,种植户手里攥着饱满的玉米棒,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以来,桦南县闫家镇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链”,在28.86万亩耕地上绘就了粮食稳产、特色增效、乡村焕新的美好画卷。

党建领航,守好“粮袋子”筑牢根基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党员必须率先垂范!”这是闫家镇农业副镇长常挂在嘴边的话。为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镇里立下“四稳”规矩——稳面积、稳单产、稳总量、稳供给,把15.65万亩玉米、7.26万亩大豆、5.95万亩水稻的种植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


北安村和荣安村的千亩方示范基地里,“深松整地+大垄密植”技术成了“增产密码”,党员种植能手带头试种,亩产较传统模式提升15%。镇里还组建了科技服务队,12名农技专家、20名种植能手走村串户,遇上病虫害防治关键期,还请来市级科技特派员蹲点指导。“过去浇水施肥全凭经验,如今专家在田埂上现场授课,手机里还存着技术手册,种庄稼比以往安心多了!”荣安村种粮大户说。


党建赋能,特色产业“串珠成链”

走进大吴家村的温室大棚,满枝的水蜜桃压弯了枝丫,棚下套种的豆角绿油油一片。“这是‘南桃北种’的创新尝试,党员率先试种三年,终于让南方的桃子在北方落地结果!”村党支部书记卢雪松指着大棚介绍道,棚内的温度、湿度全由智能设备精准调控,桃子间隙套种豆角,实现“一地双收”,收益比单种粮食高出约1.5倍。

村巷里的“菜园经济”更热闹。镇里联合企业搞起“统一种苗、联合管理、订单回购”模式,村民在前庭后院、街道两侧种上蒲公英、鸡冠花,既扮靓了村子,又能卖钱。“我家小院种了半亩蒲公英,企业直接上门收购,足不出户就能赚钱!”桦兴村村民笑着说,全镇360多户参与“菜园经济”,每亩净利润达2100元。

桦兴村还把农田变“景区”,用中央扶持5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民宿,把闲置鱼塘改成鲜鱼馆,炖大鹅、炒笨鸡蛋成了招牌菜,组织开展田园采摘节等活动,发展体验式、沉浸式乡村旅游,吸引更多城市家庭参与。“以前守着农田只懂种地,现在跟着党支部搞文旅,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党员李鹏飞说。

党建聚力,和美乡村“长久美”

“以前村头有堆垃圾,下雨流黑水,现在改成小花园,傍晚都来散步!”谈起村里的变化,闫家镇桦木岗村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为让乡村从“一时美”变“长久美”,镇里构建了“四级责任网”——党政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指导抓、包片干部协助抓、支部书记具体抓,还把庭院美化、垃圾投放写进村规民约,评“星级家庭”“最美庭院”,村民们比着干。

今年以来,镇里开展30多次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了15处乱堆乱放区域和废弃宅基地;成立督导组,采用“视频记录、集中曝光、闭环整改”的方式,4次推动问题整改。持续推进镇域高标准绿化美化行动,见缝插绿,栽种了2万多株树苗、1000多株花卉,采用立体搭配模式,打造出“小公线”沿线路段“百里花廊”,驾车经过,一路花香一路景致。

如今的闫家镇,田畴里稻浪翻滚,大棚里硕果飘香,村巷里干净整洁。接下来还要继续抓党建、强产业,把粮食种得更稳、特色做得更优、乡村建得更美,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在田野上慢慢变成现实。(李诗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0275文章数 2007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