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阳光山县斛山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基层治理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以梅岗村为示范点,通过支部领航、产业破局,探索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村民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党建引领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
![]()
支部领办合作社,蚂蚱养殖蹚出致富新路子
梅岗村“两委”积极谋划,经多方考察,于2024年确定发展蚂蚱特色养殖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建设专业化养殖基地,流转土地70亩,建设养殖大棚5座,精选生长周期短、易成活的东亚飞蝗,以确保产业快速见效。基地除对接外地大型交易市场外,还有专业人士上门回收,真正实现“产得出、销得畅”。探索形成“本村引领+邻村共富”双路径发展机制:在本村实施“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种苗支持,引导村民参与规模化养殖;对郑湾村则开展结对帮扶,共享养殖经验,并提供优质种苗,助力其快速起步发展。此机制不仅推动蚂蚱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升级,更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构建起“抱团发展、共促振兴”的良好格局。
![]()
创新管理模式,再生稻产业实现“双赢”增收
针对再生稻二茬管理难、投入大问题,斛山乡以党建为纽带,在梅岗村创新推行“头茬农户收、二茬集体管”模式:头茬稻由农户自主收割,保障基本收益;二茬稻则由村集体以200元/亩的价格进行流转种植,通过集中管理控制成本,实现种植户和村集体共同增收。目前,梅岗村已签订2200亩再生稻管理合同,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收入。这一模式不仅让村民共享产业红利,更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与服务能力,使基层治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稳定动能。
![]()
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思路下,梅岗村积极探索农业资源循坏利用,大力发展秸秆回收产业,为确保规模化和专业化,村集体通过租赁引入29台秸秆打捆机,组建专业服务队,为本乡及周边乡镇提供水稻、小麦秸秆回收服务。该项目日打捆秸秆400捆,每捆销售收入50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增收,同时优先吸纳16名本地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将原本的“生态包袱”转化为可创收的“绿色财富”,为村集体开辟可持续增收新渠道,进一步强化了村集体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形成“党建引领—产业落地—生态改善—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
下一步,斛山乡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总结推广梅岗村在特色养殖、再生稻管理和秸秆回收利用等方面的产业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更多村集体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产业路径,让党建引领成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核心密码”,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通讯员:张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