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人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多人都希望人生十全十美,但是现实的生活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总需要我们舍弃一些局部,才能够收获全局的优势。 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只有一种舍去“小”的精神,才能获得“大”的成就。

《三十六计》之中的“李代桃僵”,核心智慧正是以舍弃小我,来成就大我的格局。 在时局变化之中,不是每个阶段都能顺应自己的心意,当我们面对突然出现的变化时,李代桃僵就可以作为一个临时应变的策略,以小的损失来成就大的格局,不过关键也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宋真宗巡视澶州的时候,丁谓任知府兼安抚使,这个时候契丹人深入内地,百姓非常恐慌,就跑到杨刘渡想过河避难。 这个时候,船夫为了获取利益故意拖延着不开船,丁谓一生气,从狱中找出来一名死囚,扮成船夫,接着又下令把这个船夫斩首。

船家们看了都吓得不敢怠慢,百姓也得以顺利的过河。 丁谓又命令船家成立了自卫队,让他们沿河手持旗帜,敲打刁斗吓唬契丹人,后来契丹人就退去了。 面对契丹人的威胁,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拿死囚来化解危机,虽说这个计策有些残忍,但是在当时的局面下,似乎也是相对合理的计策了。

“李代桃僵”就是用优等的代替劣等的,在关键时刻也可以用劣等的代替优等的,总之目的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小的利益,成就大的格局。

《三十六计》“李代桃僵”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当局势发展必然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