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户买新机不到一周,讨论热度不是拍照、不是续航,居然又是“绿屏”。
看了几波用户晒图和视频,我的直观感受是——这事儿不是个例,但也谈不上“全面塌方”,更像老问题在新机型上的再登场。
朋友圈里已有多位 17 Pro/Pro Max 用户反馈“轻微倾斜就整屏泛绿”,甚至直视也带绿调,个别还夹杂紫偏色。
![]()
不要把责任一股脑甩给“国产屏”,不专业。
供应链信息显示,iPhone 17 系列的 OLED 仍以三星和 LG 为主力,且今年三星供货占比继续居高;
同时有多家渠道称 BOE 进入 17 系列供应,甚至传闻小范围触达 Pro 机型(可能限中国市场)。
这几条并非官方口径,但足以说明“面板来源=单一罪魁”的逻辑站不住脚。
![]()
这里说个重点,为什么每年都有“绿”?
这里想说两个关键点:
OLED 物理特性 + 软件调光。OLED 在低亮度、灰阶过渡、倾角变化时更容易暴露色偏和均匀性问题;
再叠加系统层的亮度曲线、色温(True Tone/Night Shift)、Gamma 与 PWM 调制,厂商没把握好,就会在“暗场 + 低亮度 + 倾斜”这种典型条件下出现绿/灰光。
历史上,苹果确实多次用固件把类似问题“拉回安全线”,比如 iPhone 12 代出现“绿/灰光”后,内部文件被曝已着手调查;更早在 iOS 13.6.1 就写明修复“绿色偏色”。
![]()
这不是替谁洗地,是客观事实。
那今年 17 Pro/Max 的“绿”到底有多严重?
从我梳理到的贴子和视频看,分布不均:有人的机器正视偏绿,有人只在低亮度或轻微倾斜时出现;
还有人指出自己拿到的 LG 编码面板更容易绿。这更像是“屏幕彩票”——同一系列、不同批次、不同面板供应,表现有差异。它恼人,但并不稀奇。
别忘了,今年 Pro 系列还背着另一个争议:“划痕门”。
iFixit 的显微分析点名相机台阶处阳极氧化层更脆,苹果方面回应门店样机多数是 MagSafe 展台材料转移,看着像刮痕但能擦掉;
![]()
无论如何,这说明早期舆论噪声里既有真实问题,也有“展示环境放大效应”。我们讨论“绿屏”,同样要把这层滤掉。
落到用户,该怎么判定“我这台要不要换”?给你一套“十分钟自检”法,简单粗暴、但有效:
1)关掉 True Tone、Night Shift,手动 20%~30% 亮度,找一张 5%~15% 灰阶图,正视与 30° 以内轻微倾斜各看 10 秒;
2)打开纯黑界面(如计时器),观察边缘是否泛绿、是否随滚动闪动;
3)在 App Store 下载/安装时观察中灰背景是否泛绿;
4)重启、更新到最新小版本后重复 1–3。若直视明显偏绿、影响阅读/观感,别犹豫,走换机流程。
![]()
别担心“官网买了激活就不能退”。
中国大陆苹果官方支持 14 日内退货/退款,关键条件是外观完好、配件齐全,与是否激活无直接冲突;零售店也有对应政策条款。
遇到争议,拿出官方页面给店员看,效率更高。
![]()
至于“等不等系统修复”?
我觉得是这样:
轻微绿,仅特定角度/低亮度出现,且你日常不敏感,可以先观望后续小版本调校;苹果过去确实用更新缓解过这类偏色。
明显绿、长时间可见,直接换。面板均匀性属于硬件体质,系统能救一部分,不会包治百病。
还有个常被忽略的小贴士:别用“护眼滤镜类”App 或叠加色温插件去“压绿”,那是在牺牲色准换心理安慰;
拍照、修图、视频都会被连坐。真正想提升舒适度,优先用系统自带的“色彩滤镜-色调/色度微调”,并把亮度区间固定在你不触发偏色的安全段。
![]()
最后说句不中听的真话:旗舰价格买到“屏幕彩票”,谁会开心?
但在 2025 年的 OLED 世界,这件事不只苹果一家在踩。
同一代机型不同供应、不同玻璃盖板/偏光片组合,加上软件调光口味不一,想全员“零容差”,还得等下一轮堆栈与算法的同步升级。
从我这边的判断,今年 17 Pro/Max 的“绿”是“重演”,不是“暴雷”。可被看见,也该被尽快修。
你们手上的 17 Pro/Pro Max 有没有绿?是在低亮度、倾斜才出现,还是正视就能看出来?
留言里来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