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农信“一池两新万企”行动的战略引领下,青龙联社坚守“因农而生、因农而兴”的初心,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作为向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政治任务,以扎根农村的务实作风和饱含温度的金融服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铺就成才之路。2025年,青龙联社助学贷款发放量再创新高,新增贷款1353笔、金额达2545.18万元,用精准数据诠释了农信机构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高站位谋划,锚定教育公平“风向标”。以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为践行普惠金融使命、服务县域发展的动员令与冲锋号,在秦皇岛审计中心精准指导下,深刻把握核心要义,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教育民生领域。通过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联合教育部门建立新生支持清单与在校生动态信息库,对建档立卡家庭逐户走访摸排,依托“背靠背”评议创建的数据支撑,实现学生家庭信用精准画像,让贷款服务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对接”。这种将教育资助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正是农信机构落实教育公平政策的生动体现,彰显了金融服务的政治高度。
深扎根服务,传承挎包精神“接力棒”。 以行动传承着“老农金”的挎包精神,坚持翻山越岭送政策,走村入户解难题,带着宣传手册与移动终端,深入“八山一水一分田”,用通俗语言讲解助学贷款政策。优化办贷手续,针对续贷学生开通“线上办”通道,实现“足不出户可办结”,首贷学生“只跑一次即办好”。本专科生每年最高可贷20000元、研究生25000元,在校期间财政全额贴息,确保政策落实最大化。从为双胞胎姐妹办理顶格贷款的温情时刻,到为每笔贷款建立全流程跟踪档案,农信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暖,让金融服务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有温度践行,搭建梦想腾飞“阶梯桥”。始终秉持“应贷尽贷、阳光信贷”原则,将每一笔助学贷款都打造成有温度的“希望款”。在资金投放上,精准匹配学费与住宿费需求,确保资金直达教育支出环节。在增值服务上,通过案例讲解、手册发放等方式普及“校园贷”风险,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在长效服务上,建立“贷后回访”机制,跟踪学生学业进展,助力其安心求学。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数千名学生圆了大学梦,这些走出山区的学子正成为反哺家乡发展的新生力量,实现了“资助一名学生、兴旺一个家庭、带动一方发展”的良性循环。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青龙联社将继续以“一池两新万企”行动为抓手,传承挎包精神,深耕农村沃土,不断优化助学贷款服务流程,加大支持力度,让更多学子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推动县域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严正声明:本网易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