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秋乏来袭,你也是“特困生”吗?越睡反而越累!这么吃和动,比咖啡更管用!

0
分享至

午后阳光温暖,你却昏昏欲睡?清晨闹钟响起,你却难以起身?如果你在秋天感到异常疲惫,别担心,这可能只是季节性的“秋乏”现象。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从“生长”转向“收藏”。人体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调整自身的阴阳平衡。

夏季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形成“一夏无病三分虚”的状态。进入秋季后,人体需要修复夏季的消耗,这个过程会消耗一定能量,导致暂时性的疲劳感。

同时,秋天气候干燥,易伤肺阴。而肺主气,司呼吸,与全身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肺阴受损会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加重疲劳感。

如何应对秋乏?中医有良方

调整作息,顺应自然

中医提倡“睡子午觉”,即晚上11点前入睡(子时),中午11点至1点间小憩(午时)。入秋后,可以提前一小时上床休息,给身体更多修复时间。


午睡不宜超过1小时,以30分钟左右为佳。过度深睡反而会导致午后醒来更加困倦,影响下午的工作状态。

饮食调理,滋阴润燥

秋季饮食应当“减辛增酸”,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增加酸性食物以助收敛肺气。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但避免过于油腻。推荐食用健脾利湿的食材,如莲子、百合、淮山、薏米等,可用这些食材煲汤煮粥。

对于气虚明显者,可酌情选用参类调理。易上火人群可选择西洋参或太子参;怕冷者可选用党参。简单的方法是取3片红参放入保温杯,反复冲泡饮用。

适当运动,舒展筋骨

秋季运动不宜过猛,以微出汗为宜。早晚凉爽时可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

办公室一族可多伸懒腰:伸直四肢,全身用力,伸展腰部。这个简单动作能让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瞬间提神醒脑。

特殊人群需注意

秋乏虽普遍,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体质偏虚者,症状往往更明显且恢复慢,需要特别关注。

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本身体质较弱,秋季更易气短、怕风、疲劳加重。调理上应以“固护正气”为先,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饮食可选用党参、黄芪等性质温和的食材煲汤,缓缓补益。同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病情稳定是缓解疲劳的基础。


脾胃虚弱者,尤其在南方,秋乏常伴有“湿困”,如身体沉重、食欲不振。这类人群的调理关键在于“健脾祛湿”,饮食应避免生冷油腻,多用薏米、山药、茯苓煮粥。办公室人群即使不便运动,也可时常按揉小腿的足三里穴,同样有助增强脾胃功能。


秋乏是身体适应季节变化的自然反应,一般持续1-2周会逐渐缓解。如果疲劳感持续不减或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调理。

泰坤堂特邀专家


张益群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全天

简介

江西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传统医学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中医内科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塞,中风偏瘫,呼吸系统疾病,老慢支,咳嗽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痛风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皮肤病,皮肤过敏,痤疮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周围血管性疾病,脉管炎,糖尿病足等,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炎以及各种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公众号上回复

“张益群+看诊人姓名+手机号+

看诊日期+初/复诊”

即可预约挂号

或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约


*点亮在看,为健康点个赞!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
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
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健康科普
778文章数 3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