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潮生活
高陵城市生活主流媒体!
![]()
当前,我区即将进入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近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土壤湿度饱和,给玉米适时收获和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程度克服湿涝灾害影响,坚持以“排涝散墒为先,抢收晚播并举,科学抗湿保质量”的原则,核心在于 “排水、抢收、散墒、晚播、优种” 。实现“玉米颗粒归仓、小麦适墒播种”的目标,保障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
![]()
一、 抢收玉米,快速腾茬
分类抢收。对机械能下田的地块,组织小型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避免轮式机械下地造成深陷和土壤严重压实。
人工辅助。对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块,要及时组织人工抢收,确保玉米颗粒归仓。
秸秆处理。收获后,玉米秸秆可先行粉碎还田。若墒情过大,可将秸秆移至田外或就近割倒、竖立放置(“立秆晾晒”),以利于田间通风散墒和后续整地作业。
![]()
二、抢排明水,加速散墒
疏通沟渠。立即疏通田间地头的主沟、支沟和围沟,确保排水畅通,尽快排除地表明水。
挖沟沥水。对于积水严重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深约30-40厘米的沥水沟,引导土壤深层水排出,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
三、适墒整地,宁晚勿烂
整地是最关键环节,切忌湿耕湿耙!
把握适耕期。人下地时,脚踩下去土壤不粘脚,或手抓一把耕层土壤(深度约5-10厘米),用力能握成团,齐腰高度自由落地后能自然散开。 达到此标准时方可进行整地作业。
浅耕轻耙。整地时以“散墒”为目的,采用浅旋或深松浅翻的方式,避免深耕。耙地要轻,以破碎垡块、平整地面为主,防止过度碾压造成新的板结。
![]()
四、科学播种,以“技”补
优选品种。以伟隆169、西农511、中麦895、西农3517等优良品种为主。
适当晚播。根据高陵区气候特点,播种适期在10月15日至10月25日,不超过10月底。
增加播量:遵循“播期推迟、播量增加”的原则。每晚播2-3天,每亩播种量可增加0.5-1公斤。一般麦田亩播量可控制在14-15公斤左右,以确保足够的基本苗。
药剂拌种(推荐措施)。高湿土壤极易引发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种子必须进行药剂拌种。推荐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有效预防苗期病害,培育壮苗。
宽幅沟播。建议采用宽幅沟播或宽幅精播,苗带宽度7~10厘米,行距20~22厘米。播种深度在3~5厘米。播种后
及时镇压,做到播种均匀,不重不漏。
免耕直播。对于至11月5日仍无法进地播种的田块,可采用无人机飞播方式直接在茬口上进行播种,亩播量不宜超过30公斤,待出苗后根据苗情再加强管理。
增施磷肥。 湿涝条件下,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建议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增加磷肥用量,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逆性。坚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
五、播后管理
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处进行浸种催芽补种,确保苗全。
适时镇压。对播种后田面过于疏松或坷垃较多的地块,在墒情适宜时(地表发白)进行镇压,以提墒保墒,促进根系与土壤接触。
面对今年的特殊天气,希望广大种植户科学应对。牢记 “排水是前提,适墒是关键,晚播不减产,技术是关键” 。只要措施到位,管理跟上,完全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为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