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现中国科学家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与智慧。
本期推文特邀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东,讲述抗战时期兵工专家李承干的故事。刘向东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与工业遗产研究,曾多次受邀来馆讲解,其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广受好评。此次,他将为我们还原这位在动荡岁月中恪守初心、以廉育人、以技报国的兵工领军人物。
![]()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上海、南京、天津等重要工业城市。大量工业企业被迫组织内迁,其中从上海地区内迁的企业达630多家,包括军工、钢铁等重要行业。这场被刘向东称为“中国敦刻尔克式大撤退”的壮举,由卢作孚的民生轮船公司主导,将工业设备经武汉运往重庆等大后方。
在这场迁徙洪流中,李承干作为金陵兵工厂厂长,毅然带领全厂员工和设备内迁重庆。搬迁后的兵工厂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在李承干的领导下迅速恢复生产。“第二十一兵工厂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向东介绍,它生产的迫击炮、枪弹和中正式步枪等武器,约占大后方武器产量的50%-60%。
内迁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刘向东指出,李承干在重庆面临双重困境:原材料短缺和日军空袭威胁。为应对这些挑战,李承干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
他将工厂设在山洞中,有效规避空袭风险;多方筹资并与其他兵工厂协作,解决原料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带领技术人员改进生产工艺,如将著名的“汉阳造”改进为“中正式步枪”,并对马克沁机枪和迫击炮进行技术升级。这些创新举措为前线将士提供了更精良的武器装备,实现了李承干所追求的“攻守战之利器”的目标。
![]()
在刘向东看来,李承干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清正廉洁的品格。“作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厂长,他的工资应该是400多元,但他坚决只拿公务处长的工资200多元。”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生活态度。在重庆期间,李承干居住在一个小房间里,生活极为简朴。这与当时国民党高官花天酒地、倒卖战略物资中饱私囊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刘向东感慨道:“在那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能保持如此宝贵的品格,非常值得尊敬。”
为激励员工士气,李承干在抗战期间邀请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创作了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这首歌传承百年,至今仍是长安汽车(前身为长安机器厂)的厂歌。歌中“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的歌词,以及要求职工“友爱、至诚、热烈、坚韧”的精神,体现了兵工人世代相传的价值追求。这首歌现在仍在传唱,它承载的不仅是旋律,更是兵工人百年不变的精神内核。
李承干以实际行动证明,在民族危亡时刻,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需要技术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他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卓越的业务能力,更要有清廉自守的道德操守。
透过李承干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兵工专家的技术贡献,更是一个在乱世中坚守初心、以廉育人、以技报国的知识分子形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奉公、勇于担当的精神永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李承干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他的故事不仅是抗战历史的组成部分,更是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