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未收回,虎威昭重卢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他明明是国军将领,却在去世后获得周总理的挽联,同样为他写下挽联的还有彭老总等我党重要领导人,他就是宋哲元。
![]()
那么这个国军将领宋哲元的身上,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国共两党高层都为其书写挽联呢?
![]()
宋哲元是山东乐陵人,家里原本是读书人,可到他小时候,早就败落了。母亲带着他住破茅屋,靠纺线织布换口吃的,有回挖野菜遇到同村富人,想求人家捎带一筐菜,还被当众挖苦。那时候宋哲元就攥着拳头跟母亲说:“将来咱一定帮穷人。”
这话不是空话,他17岁到23岁,在村里教私塾,穷人家孩子来上学,一分钱学费都不收。那时候他还爱练武,屋前枣树下有条长石,天天举着练力气,把石头棱角都磨光滑了,谁也没想到,这股子韧劲,后来会变成他在战场上的狠劲。
1908年,宋哲元投笔从戎,进了北洋陆军的武备学堂,毕业后就跟着冯玉祥。
那时候冯玉祥的部队跟别的军阀不一样,不沾花酒、不搂钱财,大清早还站在营门口看士兵衣服有没有破洞,跟士兵睡一个铺。
![]()
宋哲元看准了这支部队“靠谱”,从哨长一步步往上爬,跟着冯玉祥打河南、陕西、四川,直奉战争里立了功,到1924年北京政变时,已经是国民军第11师的师长了。
可真正让宋哲元“出名”的,是1927年他当陕西省主席那阵子,那时候的陕西,乱得没法说。
自打清朝末年起,关中一带就有“刀客”,这些人有的替人押运货物、寻仇,没钱了就抢,跟东北的“胡子”、山东的“马匪”没两样。
后来辛亥革命闹起来,刀客里的郭坚拉了支“靖国军”,可郭坚被冯玉祥说是“刚愎自用、任性好杀”,后来设计杀了他,靖国军一散,底下的人就更乱了。
其中最凶的是麻老九和党玉琨:麻老九原名麻振武,占着同州,最喜欢绑人,绑了还杀,哪个村子抵抗,就把全村灭了;党玉琨更过分,占着凤翔12年,不光抢粮抢钱,还挖古墓,宝鸡那一带是周朝的老地盘,埋着不少王公贵族,他让人拿着铁锹去挖,挖出青铜器就卖给洋人换洋枪,工人挖慢了就打,不少人活活累死在墓里。
宋哲元到陕西时,老百姓早就被这些土匪折腾得没活路了。他先是打麻老九,麻老九的同州城地势险要,周围有河,还跟阎锡山买枪,方振武围了俩月没打下来,韩复榘接过来也没辙,最后张维玺带了4万人,挖地道埋炸药才把城墙炸塌。
麻老九装成难民想跑,被老百姓认出来,当场被打死,手下好几千人都成了俘虏。宋哲元当时就发电报,让把俘虏全杀了,他说陕西刀客闹了60多年,不“杀鸡儆猴”,以后还得乱。可张维玺心善,觉得杀俘虏太狠,偷偷给了俘虏路费放了。
![]()
宋哲元气得够呛,可那会儿战事紧,没工夫跟张维玺计较,这股火,后来全撒在了党玉琨身上。
![]()
1928年,宋哲元带3万人打凤翔。凤翔城叫“卧牛城”,城墙又高又厚,党玉琨在城里存的粮够吃3年,还放话说“谁来都打不进来”。宋哲元一开始硬攻,打了几个月月,手下死了好几千人,还是没攻下来。
最后他学了打同州的法子,让人在城外两百米的民宅里挖地道,挖了半个月,塞进4千公斤炸药。9月5号上午,炸药一炸,城墙塌了个大口子,炮弹、机枪一起往城里打,党玉琨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死了,5千多手下成了俘虏。
这次宋哲元没再让人拦着,他当着张维玺的面说:“我宁可背千古骂名,也得把这些人杀了。”为了省子弹,他让人用大刀砍,几百个刀斧手轮流上,城外的血都流成了河。消息传出去,陕西的土匪全吓住了:张九才、甑士仁这些原本占着县城的,赶紧跪着来求宋哲元投降。
就这么着,闹了几十年的陕西匪患,总算被他用铁腕压下去了。有人骂他残暴,可凤翔的老百姓却家家户户点灯庆祝,有个老太太还专门给宋哲元送了块老布,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
不过,宋哲元这辈子,最光彩的时刻,还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那时候“九一八事变”刚过,日军占了东北,又往长城打,喜峰口是关键,丢了喜峰口,北平就危险了。
宋哲元的第29军奉命去守,这支部队装备差得很,不少士兵手里还是土造枪,宋哲元就让人打了大刀发给大家,天天练“无极刀法”。
3月9号,日军先占了喜峰口的高地,宋哲元的部队赶过来,夜里摸黑往上冲,士兵们嫌背枪麻烦,只带大刀和手榴弹,跟日军搅在一起拼白刃,日军的飞机大炮在夜里没辙,被砍得落花流水。
后来宋哲元又想了个主意,让赵登禹旅长带部队绕到日军背后。他们找了当地的猎人当向导,在雪地里走了一夜,摸到日军的宿营地。
那会儿日军正睡大觉,赵登禹的人举着大刀砍进去,连日军的炮兵阵地都端了,还烧了他们的辎重。这一战,29军的“大刀队”出了名,上海的麦新专门写了《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中国都在唱。
![]()
宋哲元后来回忆说:“二十九军将士早就对鬼子憋着一口气,杀起鬼子来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
可到了1935年,宋哲元的日子又难了。那时候日军想让华北“自治”,蒋介石又不想跟日军硬碰,让宋哲元在中间“周旋”。他当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管着河北、察哈尔和北平、天津,手里有5万多人的部队。
可一边是日军天天逼他签“经济提携”的协议,一边是蒋介石让他“少惹事”。宋哲元也有自己的心思,他是冯玉祥的旧部,蒋介石一直防着他,他想保住手里的部队,也想给抗战多争取点时间。
有回日军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给宋哲元母亲祝寿,送了个说是天皇从东京运来的大瓷花瓶,宋哲元知道日军没安好心,回头就把花瓶砸了。
还有人劝他发行“宋委员长纪念邮票”,想让他当“土皇帝”,他当场就骂:“冀察是中央管的,我发邮票,不是让人说我割据吗?”他跟手下说:“我现在是干‘挨骂的差事’,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宋哲元的处境彻底难了。那会儿他因为躲日军的逼宫,回山东乐陵扫墓去了,等他赶回来,日军已经开始增兵。
![]()
一开始日军说“和平解决”,宋哲元也想稳住局面,下令拆了北平城里的防御工事,打开城门。可日军是缓兵之计,暗地里调了更多兵来,7月25号打廊坊,26号逼他撤兵,28号就攻南苑。
南苑那一战打得惨,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都战死了,5千多士兵牺牲。宋哲元这才明白,跟日军谈和是做梦,赶紧下令抗战,可这会儿部队没准备好,只能往保定撤。8月1号,他在保定发通电,说:“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共存亡”,可北平、天津还是丢了。
后来有人骂他“犹豫误事”,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会儿他一边要扛日军,一边要防蒋介石借机收编他的部队,手里的兵又没多少重武器,难啊。北平丢了之后,宋哲元的部队被编为第一集团军,他当总司令,可部队里矛盾多,又没补给,打了几仗都败了。
1938年,他的肝病加重,还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只能把兵权交给冯治安,自己去衡山养病。在衡山的时候,他老琢磨“华北的事是谁的责任”,尤其是韩复榘被蒋介石枪毙后,他更担心自己被算账,特意把蒋介石当年给他的亲笔信藏在身上,说将来要编进传记里,怕后人骂他。
可就算病成这样,宋哲元心里还有数。石友三想跟日军勾结,他发电报骂石友三“不能当汉奸”;汪精卫投降日本,他又给蒋介石发电报,说“这是叛国投敌,该杀”。
![]()
1940年4月5号,他在四川绵阳病逝,才55岁。后来国民党追授了他国军一级上将的军衔,我党许多重要领导人也为他写了挽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