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 的词条炸上热搜。
这场由 1.86 亿元强制执行案件引发的风波,实则是万达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达 52.6 亿元,核心子公司万达商管更是背着 1375.61 亿元有息负债,其中 302.69 亿元将在一年内到期。
![]()
一、1.86 亿引爆的危机:万达困局溯源
危机的根源早在 2017 年便已埋下。当年为推动万达商管上市签下的对赌协议,因四次冲击 IPO 失败触发违约,340 亿元股权回购压力成为压垮流动性的第一根稻草。
尽管王健林三年狂甩 6000 亿元资产还债,从 77 家酒店到 48 座万达广场接连易主,但资产出售速度始终追不上债务到期节奏,如今账面现金仅 104.85 亿元,流动性缺口肉眼可见。
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8月,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的案件已完成审查起诉阶段,许家印等42人因涉嫌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多项罪名被移送起诉,核心涉案行为包括财务造假、违规融资及资产转移等。2023年9月,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标志着这场引发金融市场震荡的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
行政追责层面,2024年5月证监会已对其作出顶格处罚,以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为由,处以4700万元罚款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深交所随后进一步明确其终身不得担任债券发行人高管。民事追偿同步推进,香港高等法院清盘人已对许家印及其关联方提起诉讼,追讨其通过虚假财报获取的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并冻结其全球超550亿元资产。目前案件尚未进入一审判决阶段,司法程序仍在持续推进中。
二、首富沉浮录: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
同样身陷债务泥潭,王健林与许家印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更牵动着数十万业主的命运。
王健林的选择是 “断臂求生”。即便出售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这类核心资产时估值缩水 40%,他仍优先保障债务偿还与项目交付,武汉万达御湖汉印项目停工后,更是抵押资产筹得 1.9 亿元专项贷款保交楼。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家族未出现资产转移海外的操作,连丹寨扶贫项目都被特意保留。
![]()
许家印则走向 “金蝉脱壳”。在恒大 2.4 万亿元债务爆雷前,他通过 “技术性离婚” 转移 427 亿元资产,设立离岸信托让儿子年获 6900 万元利息,留下的却是海量烂尾楼与血本无归的业主。两者对比堪称残酷注脚:“债务违约见人品,危机时刻显担当”。
三、三大走向预判:企业、业主与行业的未来
万达的下一步,将在 “卖资产” 与 “保交付” 的平衡中前行。短期来看,引入太盟投资等机构成立新平台、转让酒店管理业务等动作还将持续,核心万达广场的稳定租金收入是其最大底气。但律师指出,作为企业实际控制人,王健林被限高可能加剧融资难度,进一步拖慢债务重组进程。
对业主而言,万达的 “优质资产属性” 是定心丸。与恒大烂尾楼不同,万达广场年超 60 亿的客流量意味着资产仍具变现价值,只要资金优先投向在建项目,交付风险远低于其他暴雷房企。建议业主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动态,这是比企业声明更可靠的安全线。
这场危机更给行业敲响警钟:“资产能变现是救赎,项目能交付是底线”。万达的轻资产转型虽显艰难,但已指明方向;而恒大的教训证明,脱离现金流支撑的扩张与漠视民生的操作,终将被市场抛弃。在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期,“活下来” 的前提从来都是敬畏责任与规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