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栏语
75载雪域长歌,75度山河焕彩。在喜迎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5周年之际,巍巍贡嘎见证高原巨变,滔滔大渡奔涌奋进豪情。值此历史时刻,甘孜州传媒中心特别策划“辉煌75载·奋进新甘孜”专栏,与全州110万各族儿女共溯团结史诗,同绘时代新卷。
本栏目将聚焦历史回眸、发展成就、人物风采、未来展望,共同开启这场穿越75年的时空对话,见证甘孜大地以更坚定的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更好推进甘孜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
今天,推出《新龙千余米藏文长卷破世界纪录:95后青年用笔墨守护濒危文化》。
当世界纪录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位“95后”青年用六年时间给出答案:一幅长达1053米的藏文书法长卷,将千年锅庄歌词凝于笔墨,不仅成功获得WRCA世界纪录认证,更让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圣洁甘孜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我现在写的字体是藏文书法里的长脚体,内容是身体健康。”走进新龙县的一间工作室,英忠白多手握毛笔,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流淌。这支书写“健康”的藏文书法笔,在今年4月见证了一项世界纪录的诞生——英忠白多和扎西班玖共同创作的1053米藏文书法长卷,成功获得“最大规模的锅庄舞主题藏文书法长卷”WRCA世界纪录认证。
![]()
这幅长达1053米的书法长卷,将383首新龙锅庄歌词熔铸进藏文书法的筋骨。这是历史上首次将具有1500年历史的“新龙锅庄”与“藏文书法”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如此规模的深度融合。
令人惊讶的是,这项宏大文化工程的创作者竟是两位“95后”。26岁的英忠白多就职于新龙县公安局,29岁的扎西班玖是新龙县如龙小学的藏语文教师。两人虽职业不同,却掌握了30余种藏文字体,同为州级非遗传承人。
![]()
“我们运用了四种不同的字体来展现藏文书法之美。”扎西班玖指着长卷介绍道,长卷采用康体乌金、诛檫体、粗通体、德纳桑智体等4种藏文字体。
创作初衷源于两个年轻人对文化的敬畏。“将锅庄歌词与藏文书法结合,源于我们对藏文书法、锅庄和对家乡的热爱。”英忠白多说。
2019年,两人从新龙县出版的200余首锅庄歌词文本集起步,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文化抢救工程。他们跋涉于青藏高原的村寨之间,寻访了80多岁新龙锅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阿德等数十位民间艺术家。
![]()
这幅长卷不仅是一项世界纪录,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新龙锅庄 通过长卷 穿越雪山草原,走向世界。新龙县文广旅局 相关负责人 表示: “ 长卷的 ‘ 世界高度’,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本土文化的‘ 独特厚度’。通过长卷可以看到,当传统文化与时代表达相结合,就能产生跨越地域、触动人心的力量。”
![]()
如今,当人们展开这幅凝聚着六年心血的长卷,不仅看到了383首锅庄歌词的书法呈现,更看到了两个年轻人为守护文明根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这片蕴藏着药泥面具、十三节民俗等丰富文化遗产的土地上,新的文化合力正在形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一扇扇新窗。
全媒体记者 / 王凤 何金凤 景文钜 欧阳亮 新龙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杨雪
校对 / 马俪伲
责编 / 刘睿娟
审核 / 白马
监制 / 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