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类专业看似稳定务实,仿佛一毕业就能进入医院成为“白衣天使”,职业路径清晰无忧。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
“三班倒、夜班频繁,每天步数两万起,面对病患的情绪波动与家属的质疑,月薪却常常徘徊在五千上下”。这并非护理工作的全部,却折射出这一职业的真实一面:它拥有稳定的社会需求与就业率,但却伴随着高强度的一线工作与巨大的身心压力。
护理学类专业的真实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护理学类专业点增速放缓,2024年出现零新增
在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护理学类专业的身影完全缺席,这是近年来该专业类首次出现年度新增专业点为零的情况。回顾过去五年,护理学类专业新增专业点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
![]()
二、护理学保持不温不火的招生态势
护理学类专业招生计划稳定增长,五年间扩招超1.3万人,但其与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始终保持在1.5%-1.6%之间,说明该专业类的扩招速度和普通本科的整体扩招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稳定增长,体现了社会的硬性需求。然而与整体高等教育扩张同步,说明护理专业的扩招并非“特例”,而是搭上了中国本科教育整体扩招的“便车”,该专业仍保持不温不火的招生态势。
![]()
三、护理学类招生院校小幅增加,但专业覆盖面保持稳定
护理学类招生院校小幅增加,但其招生院校的占比稳定在23%左右,专业覆盖面波动较小。护理学类专业有所新增,但是专业覆盖面却没有增加,这进一步印证了该专业的扩张其实是一种伴随高等教育扩招的“惯性增长”。
![]()
四、市场分化明显:顶尖大学计划缩减,下层院校计划更加集中
2025年护理学类在985院校的招生计划有所减少,其他层次的招生均有所增加。同时受专业性质的影响,双一流及以上院校护理学类的招生计划人数较少,招生计划主要集中在“双非院校”。
护理学类专业正经历明显的“市场分化”:顶尖大学计划缩减,护理人才的培养任务更加集中于下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五、高校正逐步缩减文科招生规模,将资源向理科主导方向倾斜
护理学类专业文科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截至2025年文科招生计划占比不足10%。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学科结构优化,强化理科选科要求,同时就业市场对护士理科基础和复合能力需求也在提升,文科生竞争力减弱。高校正逐步缩减文科招生规模,将资源向理科主导方向倾斜。
![]()
六、护理学类专业录取分数下降明显
2025年75%的专业分数下降,20%的专业分数有所上升,其中46%的专业下降超过5分,9%的专业上涨超过5分,护理学类专业的整体录取分数大幅下降。
护理学类虽然就业稳定,但工作强度过大,且薪资普遍不高,可替代性的专业选择太多。同时选科要求的调整使得:文科生因选科限制无法报考,而理科生更倾向选择纯理工科专业,导致护理学专业生源流失。
![]()
七、护理学类在头部院校中的录取位次全面下滑
以河北省为例,下表展示了护理学类专业录取排名前六高校的历年录取位次。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头部院校护理学类的录取位次整体都在逐年下降。护理类专业的报考热度正在逐年下滑,尤其对于高分考生而言,可选择的范围较广,护理学通常只能作为一个备选专业。
![]()
八、护理学类就业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受大环境影响,护理学类的就业率小幅下降,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作为社会刚需,护理学类从不担心就业问题。低分好就业这是护理学类最大的优势,也是少有的优势。
![]()
九、高强度的工作并未换来理想中的高薪资
护理学类专业毕业薪资逐年增长,但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护理学类最大的矛盾在于:薪资待遇和劳动付出不相匹配,高强度的工作并未换来理想中的高薪资。
护理学类的特点十分鲜明:录取分数低且就业率高,但就业待遇欠佳,工作强度高。适合家庭条件和成绩一般追求稳定工作的考生报考。
![]()
![]()
十、毕业五年的就业满意度有所增长
护理学类专业毕业生在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有所上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技能越来越熟练,同时薪资也在不断增长,回报率提高,对职业的认可度提高。这进一步说明了护理学适合不在乎工作强度,追求长期且稳定工作的学生报考。
![]()
特别声明:本文为易度排名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