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27日),由五位国民党主席参选人参加的中天辩论会结束,当然,他们的论述没什么大的新意。
要说有一个亮点,那就是郝龙斌参加了辩论会。在语言能力方面,郝龙斌表现得中规中矩,没有张亚中的逻辑,也没有郑丽文的理性,全然温吞吞的,或者说是“稳稳的”。
尽管如此,郝龙斌当选国民党主席几无悬念!不管郑丽文多么反对他,不管张亚中多么反对他,但是反对是无效的!为什么这么说?
![]()
郝龙斌的“稳”与争议
此次辩论会由中天新闻主办,五位候选人罗智强、郑丽文、郝龙斌、张亚中、蔡志弘同台交锋。
郝龙斌的参会本身便充满戏剧性——他最初拒绝参加中天举办的四场辩论,在岛内网友批评“逃避监督”后,才改口承诺参与后两场。
9月27日的辩论中,他虽未出现重大失误,但关于两岸政策的表述却成为全场焦点。
![]()
郝龙斌提出“和中不舔共”的论调,强调两岸交流需“对等尊严”,并要求大陆“正视台湾当局存在”。这一表述迅速引发争议。
其核心逻辑在于,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切割,试图以“和平共处”替代“统一框架”。然而,这种模糊化处理被批评为变相“两国论”,甚至与民进党赖清德“台湾主权独立”的论述存在相似性。
![]()
“和中”与“和陆”的本质之争
辩论会上,郑丽文当场质问郝龙斌:“请问郝市长,什么是和中?难道不是和陆友陆吗?”这一反问直指核心——若否定“中国”属性,所谓“和中”便失去政治基础。
郑丽文进一步指出,朱立伦此前提出的“和陆”虽未明确统一路径,但至少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框架,而郝龙斌的表述则完全剥离这一前提。
![]()
郑丽文的批判并非孤立事件,9月20日,郝龙斌在参选登记后即抛出三大主张: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存在”、强调“九二共识≠一国两制”、主张两岸交流“平等尊重”。
这些表述被深蓝阵营批评为“台独或两国论的翻版”。例如,在93阅兵问题上,郝龙斌多次引用其父郝伯村“领取中华民国俸禄者不应参加大陆阅兵”的说法,却未继承父亲反台独、促统一的立场,反而表现出更强的本土意识。
![]()
郝龙斌的两岸立场与其父亲郝伯村形成鲜明对比。郝伯村作为国民党军界元老,生前始终坚持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并因这一立场受到李登辉打压。而郝龙斌的主张被批评为背离父亲的政治遗产,甚至暴露出国民党内部价值观的动摇。
这种分歧本质上是国民党路线选择的缩影。根据9月民调数据,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下降至42%,而对“一国两制”的接受度仅19.7%。
![]()
在此背景下,郝龙斌试图通过模糊化表述争取中间选民,但深蓝阵营则主张回归统一路线。例如,以黄复兴党部为代表的军系势力明确反对弱化“九二共识”,而赵少康支持的“战斗蓝”派系虽与郝龙斌结盟,却未完全认同其两岸政策。
国民党的路线危机
尽管争议不断,郝龙斌仍被视为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热门人选。其竞选策略可归纳为三点:
![]()
资源整合:获得赵少康及“战斗蓝”派系支持,试图通过地方派系和军系票源巩固基本盘;
路线模糊:在深蓝与中间路线间摇摆,既承诺“无私无我、不参选2028”,又强调“党内整合”;
舆论操控:通过专访和辩论会塑造“稳健”形象,掩盖政策空洞性。
![]()
然而,这种策略风险显著。9月20日,郝龙斌临时取消中天辩论会转而接受黄光芹专访,被解读为向中间选民示好,却遭中天用“人形立牌”讽刺其“放鸽子”。
岛内分析指出,若继续在路线问题上左右逢源,郝龙斌可能同时失去深蓝支持与中间选民信任。
![]()
结语
郝龙斌的争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国民党整体路线危机的缩影。国台办曾两次公开要求国民党“明辨是非”,警告模糊立场会削弱两岸交流基础。
而台湾社会对统一与独立的认知差距持续扩大——46.2%民众倾向维持现状,29.8%支持台独,仅19.7%支持和平统一。在此背景下,国民党的路线选择将直接影响台湾未来的对外政策。
![]()
若郝龙斌当选,其“和中不舔共”的表述可能进一步弱化蓝营在两岸议题上的传统优势。例如,他主张将“九二共识”定义为“求同存异”,而非“一个中国原则”,这与大陆的立场存在根本分歧。
而郑丽文等深蓝派系主张的明确统一路线,虽获得军系和传统蓝营支持,却难以突破中间选民的认知壁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