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总共2754人!当上一名中国院士有多难?14亿人口是咋选出来的

0
分享至

如果把全国的人口当成一张大地图摊开看,会发现这么多人口,而院士的占比却少的可怜。

据2024年相关数据表明,两院院士累计为2754位(不含外籍),也就是平均要差不多五十多万人里才出一个。



平常听到万里挑一就觉得很离谱了,结果院士筛选要五十万挑一!

那么为什么院士人数这么少?院士究竟又是怎么选出来的?至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在讲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必须要理解两院院士是哪两院。

这就是所谓的先把名字说清楚,再谈门道。



这两院一个叫中国科学院,这个院主攻科学这条线,主要就是盯着原理、方法、发现。

那么另一个院就叫中国工程院,它则是主攻工程这条线,主要是盯着系统、装备、落地。



听了这个解释可不要以为两院是对立的。

两院如果要找什么东西形容他们的话,那硬币是最为合适的。

因为这两院就像是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负责把路探深,另一个则负责把路铺平。

1994年的时候工程院成立,其实能成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来自于中科院技术科学那批“工程味儿很重”的科学家。

当年就是因为他们把队伍拧在一起,才把工程院架了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早期出现过极少数“双料院士”的原因。

等到两院各自独立运转的时候,双轨就更清楚了,所以这个同时在两边都有名字的情况也就因此停在了那一代人身上。



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前推一点,在1949年的时候,中科院成立了。

紧接着1955年的时候,便开设了立学部,第一批“学部委员”人数为233位,这233位也是今天“院士”称号的前身。

到1993年的时候,“学部委员”才被改称为“院士”。



一年后,也就是1994年时候,工程院挂牌,两院开始并行。

等到节奏定下来以后,工程院选人也有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基本就是两年一选,而且常在奇数年同年进行。

当时的状况就是宁可慢一点,也不追求扩张。



那么最近一轮便是在2023年,那一年中科院增选59位,而工程院增选74位,总共133位。

其实要去真正理解2754这个盘子,就仿佛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团模糊的兴趣,后来大学阶段的时候变成方向,再紧接着读研的时候把方向收紧,读博的时候又把方向推到边界。

至于能不能再往前顶一点这个问题,就要靠十年甚至更久的耐心。

那么在博士毕业之后,多数人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讲师做起,慢慢往上走到副教授,再冲击正教授。



正教授可不是好评的,这并非是表面上看的只要年限够就能评,而是现实里每一步都是要拿出来可核验的东西的。

就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能复现的论文、拿得住的专利、顶得住审稿的原创方法以及真正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案,还要有被同行采用的证据。



这每一个都不是简单的。

所以很多圈内人都说,副教授到正教授这一关是最难的,看着仅仅一步之差,但很多老师都会在“副高”停留很长的时间。



课多、人手紧、科研被切得碎是这时候常见的状况。

正教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其实身上项目更重、方向更硬、组织也更复杂。

结合这种状况,随意学术界也直接将其内部成果分成两条腿:纵向和横向。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顾名思义,纵向就是向上走,围着国家重大科学问题挖深坑。

但是横向则是向外走,把能力接通行业,把方案装进车间、工地、机房和产线。



而且要知道基础科学这条线其实是最看重原创性的,如果别人做不到、想不到、证明不了的,你能够打穿。

而相比之下,工程技术那条线是最看系统性,首台套、首条线、第一批量,跑起来、跑得稳、跑得久。



这个时候众所周知的论文其实只能被称为中间态,至于能不能被重复,能不能被行业采纳,能不能改变标准,其实是一条硬杠杠。

这个过程也是在等,等一个人在本领域被真正“看见”,制度这边才开始转动。



其实程序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神秘,但不神秘归不神秘,细节还是很讲究的。

比如提名,其实多半来自资深院士联名、全国性学术团体或国家级科研机构,材料强调“少而精”的代表作。



紧接着是资格审查,这个时候可不是只看你“做了什么”,是到了,还要看“怎么做的”的时候。

这个过程只要有任何学术不端、伦理问题便会被一票否决。



如果前面的过程都审核通过的话,接下来将会进入学部或专业组的初评会,围绕原创点、关键突破、学科或产业影响一条条过。

接下来只会越来越难,因为紧接着这个的就是更高层级的投票,而且在通过后还要对社会公示。



可不要小看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在这个时候吃了大亏。

因为一旦有人举报,那就是说前面的一切辛苦都白费,无论你成果多么显著,也会被排除在外。

只有等公示期稳稳当当地过完,才算当选。



关注这方面的人不难发现,其实在近几年有两个明显变化。

第一是鼓励“十年一题”的完整链条,不再靠堆数量;

二是把“唯论文、唯帽子、唯项目、唯奖项”的冲动压住,回到“代表作+独到贡献+实际影响”的组合证据。

因为你会看到,基础学科的材料越来越像一部长期连载的研究计划。



而工程学科的材料则是越来越像一张系统解决方案的账单。

谈起人数问题,其实名额也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其实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名额其实一直都在被严格控制。



就以中科院为例,几乎是常以“60名左右”为基数的,而且还会视具体情况微调,不止如此,其实工程院也有明确上限。

企业和工程一线在工程院里的占比不小,这点是容易被忽视的。



因为有人咬住材料、器件、工艺,把关键节点啃下来了;而有的人则把复杂工业软件和系统架构跑得稳、跑得久。

那么对于这类的候选人来说的话,最重要的反而不是论文的篇数了,而是“能跑起来”的工程证据,以及跨单位、跨行业组织复杂系统的能力。



如果你去看他们的履历,你会发现在他们的履历里同时能够看到“技术标准制定者”和“总师”的头衔。

可不要以为这是他们在装点门面,这是他们每天真正做的事。

刚才又说道2754名院士中是不含外籍院士的。

那是因为外籍院士是另一条线。

其实两院都设有外籍院士,但是这个称号不但不改国籍,而且也不占国内名额。



这类院士存在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把对我国学科或产业有重要贡献、长期合作的国际同行纳入同一套认可。

这个时候不免有人会发问,为什么有些国际上的企业家也能成为工程院外籍院士?



其实这答案就藏在“工程贡献”四个字里。

可不要以为这四个字指的是商业上成功,并不是。

这类人主要被重视的是原创的工程方法、系统设计、以及产业组织真正做到了可复制、可扩展。



而且关于院士还有另外两个词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册”和“累计”。

那么这两个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就需要分开说了。累计到2024年是2754位,这张长表一届届往上加;在册则是某个时点的存量,会受自然减员等因素影响。



也就是说在我们讨论数字时是不分口径的,因为容易发生误会。所以说能够把这个分清楚,很多争论就都消停了。

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看那条“从人到制度”的长链,其实真正难的并不是过某一关,而是把每一关都按照同一个标准走过。



一旦方向选定了,那么代表作就要能复现,也要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止如此,紧接着的就是团队要能接力,而且伦理要能经得起放大镜的细看。

有一个比喻非常贴切,就是说14亿人口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



漏斗的顶部是几千万在校生;而往下呢则是几百万科研与工程从业者;再往下是几十万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跟着这个漏斗再往下便是能“扣到关键螺丝”的学科带头人与工程总师。

进入提名池的是几百人,而每一届留下来的,就是那么几十位。



可不要以为漏斗口这么窄,是为了制造什么神秘,可并不是。

而是因为真正可验证的东西,本来就不会很多。

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在这个方面宁肯慢,也不错;宁肯少,也不虚。

而且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词,这个词叫做公信力。



在这个过程中程序要透明,回避更是要到位,证据要能晒出来的。

如果一旦出了问题是要敢动真格的,任何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的时间一旦发生或者碰到红线那立马就会被叫停。



这个道理其实很通俗易懂,名声是靠积累的,信任更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只有能把这些“繁琐”做好,这个头衔才可能有重量,同行才服气,社会才认账。



那么普通人究竟距离“院士”有多远?

对此想说的是,注意把眼前的题做好,把手上的活做细,把一个方向咬住不放,能被同行用起来,也能被行业用起来,路也就自然往前延了。

地图上不需要每个点都发光,但那些发光的点,一定都沿着同一条逻辑走过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国华想吃掉印军一个旅,总参不批怕胃口太大,毛主席:让他打

张国华想吃掉印军一个旅,总参不批怕胃口太大,毛主席:让他打

品点历史
2025-11-02 15:40:03
江苏一小区楼栋深夜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楼体部分开裂 居民全部撤离

江苏一小区楼栋深夜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楼体部分开裂 居民全部撤离

闪电新闻
2025-11-02 18:56:49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吃瓜局
2025-11-02 15:30:18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澎湃新闻
2025-11-02 21:58:26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进气道、起落架、发动机全都改,美媒:歼-36第二架原型机已首飞

进气道、起落架、发动机全都改,美媒:歼-36第二架原型机已首飞

啸鹰评
2025-11-01 21:48:03
小米汽车: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台;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82亿

小米汽车: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台;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82亿

极目新闻
2025-11-01 10:47:06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足球狗说
2025-11-02 21:32:15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6:06:01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08:46:54
最低5℃!江苏气象最新发布:冷空气来了

最低5℃!江苏气象最新发布:冷空气来了

鲁中晨报
2025-11-02 20:11:05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北仑发布
2025-10-31 18:12:36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桂系007
2025-11-01 21:30:11
武汉大学的那位小仙女又开始骂街了!

武汉大学的那位小仙女又开始骂街了!

微微热评
2025-11-01 00:20:55
新毒株来袭!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新毒株来袭!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青城之窗
2025-10-31 11:18:54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凡人侃史
2025-11-02 15:46:33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麦小柒
2025-10-31 20:53:15
“为了孩子吃上饭,自己只能靠喝水撑着”!政府“停摆”满月,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多少个“截止日期”被错过了

“为了孩子吃上饭,自己只能靠喝水撑着”!政府“停摆”满月,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多少个“截止日期”被错过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17:49:10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国乒二三事
2025-11-02 06:47:58
2025-11-02 22:52:49
厉羽萱
厉羽萱
一页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5449文章数 146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艺术
游戏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教育要闻

不要逼孩子天天考第一,真善美才是无价之宝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逆水寒手游国际服爆火?实时预约突破500万,网友:不愧是顶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