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求婚,状元拒绝, 这在今天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在古代中国,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过。
东汉大司空宋弘当着皇帝面拒绝湖阳公主,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自残双腿也不愿娶新安公主。
他们为什么宁可得罪皇权,也不愿意一步登天?
——《壹》——
什么是古代"西格玛男人"
网上流行的"西格玛男人"概念,在古代中国早就存在了,现代人说的西格玛男人,指的是那些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群体、有自己原则的男性。
![]()
他们不在乎社会地位,不会为了利益妥协,更不会跪舔权贵。
这种人在古代叫什么?叫士大夫,但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配叫士大夫,真正的士大夫有三个特征:独立思考,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
魏晋时期最典型,那些名士们宁可喝酒吟诗,也不愿意出来做官。
他们认为保持人格独立比功名利禄更重要, 这种想法在今天看来很超前,在当时却是主流价值观,问题来了,当皇帝的女儿看上了这些"西格玛男人",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冲突,激烈的冲突。
皇权代表的是等级秩序,皇帝的女儿嫁给你,是天大的荣耀,你应该感恩戴德,跪地谢恩,但"西格玛男人"不这么想。
他们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于是,一场关于价值观的较量开始了。
公元28年,洛阳皇宫,光武帝刘秀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这个中年男子,宋弘,大司空,三公之一,刚刚平定天下,正是需要笼络人心的时候。
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守寡了,作为弟弟,他想给姐姐找个好归宿。
![]()
满朝文武中,宋弘最合适,品德好,能力强,关键是还没老,但问题是,宋弘已经有妻子了,这在皇帝看来不是问题。
富贵了换老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于是刘秀把湖阳公主安排在屏风后面,自己和宋弘聊天,"宋爱卿啊,民间有句话叫'贵易交,富易妻',说的是人富贵了就会换朋友、换老婆。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刘秀以为自己说得很委婉。
意思很明显:你现在发达了,可以考虑换个更好的老婆了,比如我姐姐,宋弘听懂了,但他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贰》——
"糟糠之妻不下堂"
"臣听说过另一句话: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话音一落,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刘秀的脸色变了。
![]()
这是当着他的面拒绝皇室联姻,在别的朝代,这可能是杀头的罪。
但刘秀是个聪明人,他转头对屏风后面的湖阳公主说:"看来这事办不成了。"宋弘为什么敢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不怕死,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
在他看来,抛弃糟糠之妻去攀附权贵,是无耻的行为。
哪怕对方是公主,哪怕拒绝了可能丢官,他也不会做,这就是古代"西格玛男人"的选择,他们把个人品德看得比政治前途更重要。
结果呢? 宋弘不但没有被处罚,反而更受刘秀尊敬。
因为连皇帝都明白,一个连自己老婆都能抛弃的人,还能指望他忠诚吗?湖阳公主呢?她心灰意冷,出家做了道士。
这位公主可能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拒绝她。
如果说宋弘是幸运的,那王献之就是悲剧的,公元375年左右,建康城,33岁的王献之接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消息:新安公主看上他了。
王献之是谁?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从小和表姐郗道茂青梅竹马,16岁就结婚了,感情很好,两人一起练书法,一起吟诗作对,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但政治不相信童话。
![]()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晋简文帝的女儿。
她的第一任丈夫桓济因为谋反被流放了,她果断离婚, 回到娘家后,这位公主开始物色新的目标,王献之长得帅,又有才华,正好符合她的口味。
于是皇帝下旨:王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
王献之蒙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会被一纸圣旨打破,拒绝吧,那是抗旨,不拒绝吧,对不起糟糠之妻,王献之想了一个办法:自残。
他用艾草烧伤了自己的双脚,疼得钻心,但他咬牙坚持。
他想:我都成残废了,公主总该不要我了吧?消息传到宫里,新安公主的回应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我爱的是他的才华和人品,不是他的腿。瘸了我也要嫁!"
王献之彻底绝望了,没有选择,只能妥协。
他含泪写下休书,把郗道茂送回了娘家, 郗道茂的父母都已经去世,只能投靠叔父,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从此仕途顺利,但他一点也不快乐。
——《叁》——
自残也逃不掉的宿命
他经常给前妻写信, 其中一封《奉对帖》这样写道:"我本来想和表姐你白头到老,没想到命运如此残酷。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
这些信件后来都成了传世名作,但每一笔每一画,都写满了悔恨。
公元386年,王献之病重, 家人问他还有什么心愿,43岁的王献之只说了一句话:"我这一生没有对不起谁,只是不该和郗家离婚。"
说完这句话,王献之就死了。
他用11年的痛苦,为自己的妥协付出了代价,新安公主呢? 她得到了王献之的人,但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心,在这场强扭的婚姻中,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
如果说王献之的悲剧还带着几分无奈,那郑颢的故事就是纯粹的愤怒了。
公元842年,长安城,19岁的郑颢高中状元,成为天下读书人羡慕的对象,他出身名门,祖父郑絪当过宰相,前途一片光明。
郑颢已经和楚州卢氏小姐订婚了。
两家门当户对,他本来打算考完试就回去结婚,过上幸福的日子,但皇帝有不同的安排,公元849年,唐宣宗要给最疼爱的女儿万寿公主找驸马。
![]()
看来看去,觉得郑颢最合适。
年轻、帅气、有才华,还是状元出身,宰相白敏中接到了任务:撮合这门婚事,郑颢当时正在去楚州结婚的路上。
走到郑州,突然接到朝廷急报:立即回京,皇帝有要事商议。
郑颢以为是什么国家大事,急忙赶回长安, 结果一到京城才知道:皇帝要他娶公主,"我已经订婚了!"郑颢急了,"皇命难违。"白敏中淡淡地说。
没有商量的余地,皇帝的女儿看上你,是你的荣幸。
至于你原来的未婚妻?那不重要,郑颢被迫娶了万寿公主,从此,他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状元驸马,但这个"荣誉"他一点也不想要。
——《肆》——
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
郑颢恨透了白敏中,他认为是这个宰相毁了自己的幸福,从此以后,郑颢在朝堂上逢人就告白敏中的状,找各种机会弹劾他。
![]()
唐宣宗很纳闷:我女儿哪里不好?为什么女婿这么不高兴?
他不明白的是,对于真正有原则的人来说,违背自己的意愿比什么都痛苦, 哪怕对方是公主,哪怕能得到荣华富贵。
郑颢的愤怒代表了整个唐朝士大夫的心声。
在唐朝,娶公主是一件让人避之不及的事情, 史书记载,每当皇帝要为公主选驸马时,那些世家子弟都"辞疾不应",装病不去,为什么?
因为唐朝的公主们太强势了。
她们在家里说一不二,驸马反而像个受气包,而且一旦成了驸马,就意味着要受到皇室的严格监管,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那些世家大族看来,李唐皇室不过是暴发户。
他们有几百年的家族传统,凭什么要仰视一个胡人血统的皇室?这就是古代"西格玛男人"的集体反抗: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选择权,不需要通过攀附权贵来证明自己。
这些古代"西格玛男人"的故事。
宋弘、王献之、郑颢,他们面对的都是强大的政治压力,但都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哪怕代价巨大,也不愿意违背内心。
![]()
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些会钻营的人,而是那些敢于说"不"的人。
在皇权面前说不,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内心的强大,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故事背后的复杂性,王献之最终还是妥协了,郑颢也被迫娶了公主。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个人的选择空间是有限的。
今天的我们,比古人幸运得多,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有更广阔的空间,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更应该珍惜独立思考的权利,更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要被网络上的"西格玛男人"概念迷惑。
真正的独立人格,不是装出来的酷,不是刻意的孤傲,而是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依然能够坚持做自己,就像宋弘说的那句话: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不是古板,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