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阅兵后,美方开始着急了,急令全球将领回国商议对策,美核潜艇连射洲际导弹,中美新的博弈开始了?
根据最新消息,从北京大阅兵结束后,美军在9月17号至21号的5天内,利用俄亥俄级核潜艇连续发射了4枚“三叉戟2”潜射洲际导弹。这个导弹并不一般,它的射程可达1.2万公里,打击目标在90米以内,每枚导弹可以携带8-12枚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当量在10万吨至47.5万吨之间。对比一下才知道恐怖,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送了两枚核弹,其中“小男孩”的当量只有1.2万吨,“胖子”有2.1万吨。也就是说,一枚这种导弹可以携带至少8个核弹,总当量在80万吨以上,相当于70枚“小男孩”。
![]()
此外,美军这次发射的载体也有说法,是美海军的“老将”—“俄亥俄”级核潜艇,它的燃料周期在15年左右,理论航程无法估算,只要人们扛得住,它可以连续跑15年。他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导弹,载弹量要超过中国潜艇,水下航行噪音比中国潜艇要小5分贝以上,还拥有更加先进的声呐设备。那么美军通过水下平台,连射4枚核导弹,其用意就不难猜测了。一是要显示美国的核打击能力,中国刚刚在阅兵中展示了“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美军就马上拿出“三叉戟2”,摆明了是要跟中国掰手腕。
![]()
二是显示美军的发射平台。美军在核潜艇领域比中国领先,而水下核打击能力是“三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球移动,让人防不胜防。三是检测武器性能,美方看了中国的装备后,或许有些慌了,连续发射四枚导弹要检验武器性能,防止发生突发情况时自乱阵脚。除此之外,美军还有新的动作,本周美防长赫格塞斯下令,要求美军在全球各地的约800名准将及以上将领奉诏回国,参加全体会议,但并没有透露会议的内容,有人猜测,美军或许在商讨新的军队部署,将国防战略的重点转向本土防御。
![]()
不久前的北京阅兵,展示的“巨浪3”型潜射洲际导弹和“惊雷1”空基战略导弹,显示出中国已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中美在投送方式上已经持平,甚至中国拥有的高超音速技术,让解放军在陆基核武器投送上还隐隐超越了美国。美军这次展示的海基核打击能力,一方面是为了刷“存在感”,更重要的是确保中美核博弈的“天平”没有倾斜。尽管美方强调这是“例行试验”,不针对任何国际大事,但5天4枚的频率和选择时机,带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
对此部分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已经预感到不妙,表示美方此举可能会刺激国际军备竞赛重新上演。在大国博弈中,一方的核军备展示通常会激发另一方的升级回应,尤其是缺乏战略互信的基础上,上世纪的“美苏冷战”就是例子。在核博弈中,美方不满足于均等的核威慑,而是追求一种“绝对优势”,只会让世界各方陷入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中,让核军控的难度成倍增加。
其次是欧洲方面,俄乌冲突延宕之际,波兰和爱沙尼亚被“入侵领空”加剧了战争风险,美军亮出的核导弹,谁说不是针对俄罗斯呢?但此举只会升级俄罗斯的敌意,进而增加核战争的风险。最后还有北约和美国盟友,在拜登政府时期,美方曾提出所谓的“延伸威慑”概念,也就是“核保护伞”,如果有了这种倚仗,美国盟友很可能会在地缘问题上兴风作浪,直到把美国拉入战争泥潭。
![]()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核战略是一贯的,那就是自卫防御,不追求先发制人,并将核武库维持在最低水平。对美方的做法,9月25号,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进行了回应,称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前期中方还公开呼吁美国撤回在境外部署的核武器,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军备竞赛只会劳民伤财,加剧战争风险,对世界各国都不是好事,美方与其显示自己的核力量,不如聚焦在经济建设议题上,好好想想,如何化解超37万亿美元的美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