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课程思政|塑红色风骨 育时代新人:美术作品致敬红色精神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始终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聚焦“红色思政”锻造,构建“一盘棋”育人格局,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元素,让红色基因深植校园精神血脉,推动思政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今天,小妮带你走进美术学院课程思政成果展示现场,感受艺术课程红色思政的创新实践与深厚力量。


四川文理学院深植川东红色沃土,美术学院积极将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师生秉持“扎根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内涵,以艺术创作诠释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匠心塑魂:艺术课堂里的思政温度


在四川文理学院的雕塑课堂上,每一刀刻画,不仅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精神的传承。美术学院古小红老师创作的《时代肖像·周永开》雕塑,生动刻画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的形象。加“七一勋章”获得者。


作者:古小红

材质:玻璃钢作色

尺寸:25cm*30cm*90cm

周永开同志与四川文理学院有着深厚渊源。1976年,时任达县地委宣传部部长的他,牵头筹建达县师范学院(现四川文理学院),从选址到资源统筹事必躬亲,为达州奠定了高等教育的基础,让达县拥有了首所本土大学。他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的精神,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红色养分。


作品《赤诚》则以抗美援朝老兵为创作对象,源于对老兵群体的崇高敬意与对峥嵘抗战历史的深刻回望。作品通过整齐划一的敬礼动态,捕捉他们身上历经岁月却依旧炽热的精神风貌,传递老一辈军人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作者:古小红

材质:玻璃钢作色

尺寸:150cm*55cm*75cm

作品整体协调统一,以“静穆感”为构图核心,将人物情感塑造作为着力点,既刻画人物形象的生动感,也赋予人物温度。虽无话语情节设计,但通过动态与节奏的把握,呼应抗战主题的精神内核,展现艺术与精神的统一。



科研赋能: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


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如何深度融合?美术学院教师以科研做出回应。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青年记者》,多项课题将实践升华为理论,论文与专著成果丰硕,构建起“创作-研究-育人”的闭环模式,让思政之“盐”融于艺术之“汤”。



这一探索是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动缩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实践育人:红色沃土培育时代新苗


达州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最鲜活的养分。美术学院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组织学生走进革命旧址采风,从英雄故事里汲取精神力量,将心底的感动转化为笔下线条、手中塑像。

黑白木刻《百年风华》《阳光之下》《光荣在党50年》等作品,以及设计作品《红韵焕新巷》《承红寻忆》,都是学生在实践中的创作成果。这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价值观的塑造。


《百年风华》张黎明 黑白木刻 90×120cm

指导老师:刘承川


《阳光之下》刘青萍 黑白木刻 63×113cm

指导老师:赵岩


《光荣在党50年》徐桂芳 黑白木刻 72×88cm

指导老师:刘承川


《红韵焕新巷》邓金园

指导教师:唐泽雨


《承红寻忆》张晓林

指导教师:陈红强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立德树人,久久为功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植红色血脉

从“塔石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践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

编辑:李维户

审核:杨柳 尹亮 许航

终审:何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四川文理学院 incentive-icons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官方网易平台
2005文章数 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