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洲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快牛”勿用鞭打》引发广泛关注与共鸣。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迅速触动人心,核心在于其精准踩中了当下工作的关键节点、精准回应了基层关切,更以高站位为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作风建设领域一篇兼具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的佳作。
![]()
从背景来看,文章紧扣“学习教育刚刚完成、给基层减负需落到实处”的关键时期,如同一场“及时雨”。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基层负担的减轻上,而“鞭打快牛”这一现象,正是基层减负路上的“绊脚石”——能力强的干部被层层加码、任务不断,能力弱的干部却“清闲度日”,不仅挫伤“快牛”的积极性,更滋生工作中的“懒怠之风”。文章精准捕捉到这一现实问题,让基层干部的“困痛点”有了回应,也让作风建设的方向更加清晰。
从选题来看,文章展现了极高的精准度与站位。它没有停留在对“鞭打快牛”现象的表面批判,而是直指问题核心——“关键在领导同志的站位和格局”。作为组工领域的权威发声,文章跳出了“就事论事”的局限,将现象与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工作作风挂钩,既点出了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也为组织工作如何激发干部活力、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了思路,真正体现了组工声音的引领性与针对性。
文风上,文章秉持正式、严谨的风格,篇幅适中、论述有力。没有冗余的修饰,而是以清晰的逻辑剖析“鞭打快牛”的危害、根源与解决方向,既符合党媒评论的严肃性,又能让读者快速把握核心观点,实现了“传递理念”与“引发共鸣”的双重效果。
![]()
说到底,“快牛”不是“鞭打”出来的,而是“呵护”与“培育”出来的。《“快牛”勿用鞭打》一文的价值,不仅在于点破了一个现实问题,更在于提醒所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以宽广格局看待干部、以科学方法分配任务,让“快牛”不被压垮、让“慢牛”奋起直追,最终形成人人愿担当、个个能作为的良好工作生态——这正是文章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内容说明: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