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2 号傍晚,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中国最新航母福建舰,已经完成了歼-15T、歼-35 和空警-600 三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福建舰正式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标志着中国航母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
据报道,中国海军组织了多次试验训练任务。多名飞行员驾驶这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实现了成功的起降。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飞行,而是验证了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能够和不同型号的舰载机完美匹配。换句话说,福建舰已经能真正做到“全甲板作业”。这为未来更多机型融入航母编队打下了坚实基础。
![]()
央视还特别强调了一个重点。中国海军舰载航空事业,这几年完成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跨越。人民海军,正在一步步走向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
这次福建舰的突破,不仅是一次技术进展,更是一种战略信号。央视旗下的“玉渊谭天”就直接点题:福建舰的打击范围,已经覆盖第二岛链。这个表述,其实就是剑指美国。这次福建舰“上新”,到底有哪几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福建舰的打击范围。
航母的作战半径,跟舰载机的作战半径直接挂钩。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优势非常明显。它启动快,从冷态到准备完毕只要 15 分钟。它效率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放飞更多舰载机,进入高强度作战的“全甲板放飞”模式。
这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航母真正成为编队核心,不再是摆设。未来中国航母编队不仅能在台海、南海执行任务,还能走得更远。可能出现在印度洋、地中海,甚至大西洋,为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保障。
第二个看点:福建舰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
电磁弹射的好处不只是速度快,它还能精准调节弹射力度。无论是战斗机、预警机还是无人机,都能顺利起飞。这样一来,同一艘航母上就能运作几乎所有核心舰载机,大幅提升整个体系的作战能力。
简单来说,体系化作战就是三个点:
第一,看得远。空警-600 预警机能探测更远的距离,留空时间更长,相当于“海上移动指挥所”。
第二,藏得住。歼-35 是隐身战机,能先敌发现、先敌打击,为后续机群打开安全通道。
第三,打得准。歼-15T 作为重型舰载机,负责火力压制和空域控制,配合隐身机和预警机,能形成完整杀伤链。
未来,如果再加上无人机,实现有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那整个航母编队的效能会再提升一个台阶。
第三个看点:多航母编队的战略影响。
![]()
现在中国已经有辽宁舰、山东舰,再加上福建舰,意味着双航母甚至三航母编队成为可能。这种编队带来的优势非常直观。比如,任务节奏更灵活。一艘主攻,一艘戒备,交替运转。再比如,防空圈可以叠加,扩大整体安全范围。补给上,三舰互相配合,能保证物资不断档。最重要的,舰载机可以交叉起降,提高生存能力和持续打击能力。
更关键的是,福建舰的空警-600 预警机,还能指挥山东舰、辽宁舰上的战斗机联合作战。这样一来,中国海军在远海的制空和制海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最后,我们说说意义。双航母、三航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震慑。台湾岛内舆论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过去有人质疑辽宁舰“有舰无机”。后来山东舰入列,舆论开始说“中国可能会重塑岛链战略平衡”。军事力量,就是最好的底气。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后盾,也是对分裂势力的最强震慑。
![]()
福建舰这次的突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海军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它不仅能保卫近海,更能在远海为国家利益提供保障。这对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甚至全球局势,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福建舰的服役,会不会彻底改变地区军事平衡?美国会如何回应?而在未来,三航母编队登场之后,中国又会如何布局远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