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像调色这么久,我算是摸出个门道:调色不是瞎调,得先搞明白这张照片想讲啥情绪,然后再用色彩去“翻译”这个情绪,说人话就是——先懂照片要表达的感觉,再选对应的颜色风格。
暖调的“情绪魔法”
暖色调(像橘、黄这些颜色)是营造氛围感的高手。就像第一组照片里的暖棕、暖黄调,它们天生就带点复古和温柔的劲儿。用的时候得注意“轻重”,不是越浓越好。比如拍黄昏或者想搞点怀旧感的人像,暗部可以加点青褐或者深棕,亮部用柔和的暖黄,这样既有暖调的温馨,又不会显得俗艳。就像给照片穿了件复古毛衣,舒服又有味道。
但暖调也不是只能走复古风,要是想拍阳光少女那种活力感,亮部的暖黄可以调得更清透点,暗部少加点重色,让画面亮堂又有活力,就像夏天的橘子汽水,清爽又带劲。
对比色的“情绪张力”
第二张照片里的冷暖对比就很绝,暗部的冷黑和亮部的暖光撞在一起,孤独和希望的情绪一下就出来了。这种对比色的用法,就像在情绪里加了个“放大器”。
比如拍那种带点神秘感的人像,暗部可以用深蓝、深紫这些冷色压一压,亮部用暖橘或者暖黄打亮主体,这种强烈的对比能把画面的故事感拉满,让看的人一下就被带进照片的情绪里。但对比也不能太猛,不然就像噪音一样刺眼睛,得控制好冷暖的比例,让它们相辅相成。
清新调的“情绪呼吸感”
第三张照片的清新暖调就很有呼吸感,这种调子适合表现自由、青春的情绪。调的时候可以让整体色调偏暖,但饱和度别太高,就像给色彩蒙了层薄纱,柔和又舒服。
![]()
![]()
![]()
![]()
比如拍户外的活力人像,亮部可以用浅黄、浅橙,暗部的绿调得清新一点,不搞那种浓郁的墨绿,这样画面就会显得很通透,像春天的风一样,让人看了觉得清爽又自在。这种调子不用太复杂,越简单越能突出那种自然的情绪。
调色的“说人话”逻辑:先抓情绪,再选颜色
很多新手调色容易陷入“参数陷阱”,光顾着调数值,忘了照片要表达啥。其实调色的逻辑很“人话”:先看这张人像照片是想讲温柔的故事,还是表现热烈的情绪,或者是传递清新的感觉。
比如拍一个穿白裙的姑娘在黄昏里,情绪是温柔又有点怀旧,那暖棕+柔和暖黄的调子就很合适;要是拍一个在夜晚持灯的姑娘,情绪是孤独又有希望,那冷暖对比的调子就很对味;要是拍一个在草地上奔跑的姑娘,情绪是自由又青春,那清新暖调就很契合。
而且调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场景,情绪侧重点变了,色调也得跟着变。就像拍同一个姑娘,想表现她的温柔可以用暖棕调,想表现她的活力可以用清新暖调,这就跟人穿衣服一样,不同风格得搭不同的“色彩衣服”。
总之,人像调色的心得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情绪翻译官”,先读懂照片里的情绪,再用对应的色彩去翻译它,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堆砌,让色彩说“人话”,才能调出有灵魂的人像色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