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电池弹射技术引争议,弹出被指马路鱼雷,安全创新还是风险转嫁?

0
分享至

9月19日,一则关于“电池弹射技术”上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称,该技术可在电池热失控瞬间,将电池包在一秒内弹射至车外数米远,以实现车电分离,保护车内人员安全。



消息来源显示,中国汽车碰撞维修技术研究中心与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联合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发布。

然而,技术演示在网络上传播后,舆论却呈现出一边倒的质疑。

多数网友并未将其视为安全保障,反而调侃其为“马路鱼雷”“随机炸弹”,担忧技术落地后,路人或其他车辆将承担不可预测的风险。

技术原理:一秒弹射的“生死时速”

根据公开资料,电池弹射技术的运作机制类似安全气囊的触发原理。

其核心动力来自气体发生器,当车辆BMS(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电池热失控信号:如温度骤升、电压异常或烟雾产生时。

系统会立即启动弹射装置,将整个电池包从底盘向下或向侧方推出,落点通常设计在车辆周边3至6米的“安全区域”



演示中,测试车辆在静态环境下触发弹射,伴随一声巨响,电池包迅速脱离车身,砸向地面。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在无人无车的空旷场地上,看似有效避免了电池燃烧对乘员舱的威胁。

但问题恰恰出在“演示环境”与真实路况的巨大差异上。

现实中,城市道路充满变量:行人、非机动车、相邻车道车辆、绿化带、加油站或临街商铺,皆可能成为电池包落点的“意外目标”。

网友质疑:为何舆论几乎一边倒?

与以往新技术引发的争议不同,此次舆论几乎呈现共识性批评。

网友评论如“死道友不死贫道”“弥补了陆上鱼雷的空白”,虽带调侃,却直指核心矛盾:技术是否以转移风险代替解决风险?

细究起来,公众担忧集中于三点:

第一,电池包的物理冲击风险。

目前主流电动车的电池包重量轻则50公斤(A0级小车),重则超过150公斤(中大型SUV)。

若以10–15米/秒(约36–54公里/小时)的速度弹射,其动能足以对行人、骑行者或小型车辆造成致命冲击。



尤其在高峰时段或学校、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二次火灾隐患。

弹射出去的电池若已进入热失控状态,实为一个移动火源。

若落点位于绿化带、垃圾堆、加油站周边,甚至其他车辆底盘下,可能引发连环火灾。

责任归属将成为无解难题:车主、车企、或城市管理方,谁该为次生灾害负责?

第三,误触发概率。

现有传感器技术尚难完全避免误判。

若过减速带、轻微剐蹭甚至系统故障被误判为“严重碰撞”,导致电池包突然弹射,轻则造成车辆瘫痪于马路中央,重则引发后车追尾或交通混乱。

风险背后:技术可行性与社会接受度的悖论

车企对电池安全问题的焦虑不难理解。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提升,电池热失控事件虽概率低,但社会影响大

弹射技术的初衷,或许是试图用“物理隔离”破解困局。

然而,安全技术的核心原则是尽可能降低系统性风险,而非将风险转嫁至公共空间



回顾汽车安全发展史,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配置早期也曾受质疑,但其共同点是在车内化解风险,而非向车外抛射危险物。

电池弹射技术若想获得公众信任,必须证明其能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实现“精准可控”。

例如:弹射方向能否智能避让?落点能否动态调整?是否配备预警机制提醒周边人员?目前看来,这些关键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答。

未来之路:技术、责任与监管需三重闭环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除了技术本身成熟度,还需明确责任划分与监管框架。

技术层面,需突破当前“粗暴弹射”的逻辑。

比如,研发更可靠的电池内阻燃技术、强化电池包壳体防火性能,或设计车载灭火系统,从源头抑制热失控。



即使保留弹射功能,也应加入多传感器融合判断、弹射轨迹控制、周边环境感知等冗余设计,最大限度避免误触发或误伤。

责任界定,必须前置到技术上车之前。

车企若将弹射技术作为卖点,须在用户手册中明确告知风险,并承诺因系统误判、设计缺陷等导致事故时承担主责。

同时,保险行业也需介入,开发相应险种覆盖“弹射事故”损失。



私改电池或弹射装置的车主,则需自负其责。

监管角色,尤为关键。

行业协会或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技术标准:例如弹射触发条件、电池包防火等级、弹射速度上限、测试场景规范等。

缺乏标准,则可能重现早期辅助驾驶宣传乱象,导致企业各自为政,公众无所适从。

结语

电池弹射技术的出现,反映了行业对安全问题的极致追求。

但好的安全技术,应致力于让整个交通系统更可靠,而非制造新的不确定性

当下公众的质疑,并非反对创新本身,而是对技术成熟度、责任归属与监管缺失的合理担忧。

若车企与机构能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明确权责、推动标准落地,或许未来某天,这项技术能真正成为安全进化的一部分。

但在此之前,他仍需在质疑声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连续三部电影票房为零,中国内地市场被《哪吒2》榨干了

连续三部电影票房为零,中国内地市场被《哪吒2》榨干了

影视高原说
2025-11-01 08:28:10
今天的安稳,是毛主席当年顶住九成反对,用国运为我们换来的!

今天的安稳,是毛主席当年顶住九成反对,用国运为我们换来的!

娱乐圈的哔哔王
2025-11-02 10:49:54
吴签这次真噶了!?

吴签这次真噶了!?

八卦疯叔
2025-11-03 10:53:49
翁青雅翻车!采访朱珠频繁卡壳,不尊重朱珠,被扒靠关系当主持人

翁青雅翻车!采访朱珠频繁卡壳,不尊重朱珠,被扒靠关系当主持人

柠檬有娱乐
2025-11-03 10:03:20
父亲临终把200万全给继母,我断绝关系,三天后律师找上门我懵了

父亲临终把200万全给继母,我断绝关系,三天后律师找上门我懵了

媛来这样
2025-11-02 00:24:15
难挽败局,拉塞尔17中10砍31分7板3助,三分13中7正负值-1

难挽败局,拉塞尔17中10砍31分7板3助,三分13中7正负值-1

懂球帝
2025-11-02 13:38:03
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正式就职,“台独”分子曹兴诚发出公开信…

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正式就职,“台独”分子曹兴诚发出公开信…

福建平子
2025-11-03 10:44:51
马尔代夫实施“世代禁烟令”:200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在境内终生不得吸烟,外国游客也需遵守

马尔代夫实施“世代禁烟令”:200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在境内终生不得吸烟,外国游客也需遵守

纵相新闻
2025-11-02 21:45:02
六部门整治非法“救护”车

六部门整治非法“救护”车

界面新闻
2025-11-03 11:16:43
越来越多日本网友发现游戏角色在被丑化!迟来醒悟

越来越多日本网友发现游戏角色在被丑化!迟来醒悟

游民星空
2025-11-02 23:06:05
“麦克托米奈 2.0”!滕哈赫 600 万放走的天才, 惊艳足坛

“麦克托米奈 2.0”!滕哈赫 600 万放走的天才, 惊艳足坛

慕承
2025-11-03 10:13:37
130-118!文班低迷9分6失误,布克28+13,太阳送马刺赛季首败

130-118!文班低迷9分6失误,布克28+13,太阳送马刺赛季首败

全景体育V
2025-11-03 11:40:59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中年夫妻的婚姻状态都是啥样?网友:我34,老公54,一个月八九次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24 00:20:03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振华观史
2025-10-31 16:25:53
确实,今年基本上是降薪20%左右~

确实,今年基本上是降薪20%左右~

老庄聊薪水
2025-11-03 07:07:07
高铁直达!中国最适合退休后去的6个地方,争取每年去一个!

高铁直达!中国最适合退休后去的6个地方,争取每年去一个!

布拉旅游说
2025-10-28 13:39:04
甘肃一地众多市民使用简易工具淘金?周边商户:年初就开始,曾被政府叫停,近期随着河道清理出现回潮

甘肃一地众多市民使用简易工具淘金?周边商户:年初就开始,曾被政府叫停,近期随着河道清理出现回潮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02 18:52:52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40岁魔笛太拼了:斜线狂奔25米 超车22岁小将!意甲第1核心

40岁魔笛太拼了:斜线狂奔25米 超车22岁小将!意甲第1核心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3 09:15:33
86岁老人随口乱说代号,儿子上报后,国安领导:马上接通中央部委

86岁老人随口乱说代号,儿子上报后,国安领导:马上接通中央部委

知鉴明史
2025-10-23 14:01:49
2025-11-03 11:55:00
刘森森
刘森森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谢谢
2951文章数 1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健康
家居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秋季穿衣别太老气横秋,看看这27套造型,时尚舒适又显高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