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一场例行会议上,一件看似普通的地方行政议题,却意外引爆了全场的沉默。议员沙马诺夫,这位曾两度亲历车臣战争、在军中官至空降兵司令的退役上将,当众发难。他怒气冲冲地站起身,指着车臣提出的三座城市改名提案质问众人:“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这场突如其来的质问,让整个杜马会议厅一度陷入尴尬。原本只是一次城市更名,却被视为“去俄化”的开始。卡德罗夫在车臣推动的文化操作,是否已经越过了克里姆林宫的红线?他背后又在谋划什么?
![]()
早在今年5月,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就主动向普京提出“提前退休”的请求,并希望由自己年仅17岁的三子亚当接班。但普京并不买账,拒绝了他的提议。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开始扶持另一位车臣强人——“阿赫玛特”特种部队指挥官阿劳季诺夫,打算在未来接替卡德罗夫的位置。这一举动显然让卡德罗夫家族感受到了威胁。
6月,车臣议会悄悄把三项地名更改法案提交给国家杜马。8月,联邦政府法制委员会出面表示支持。到了9月25日,这项法案顺利通过了一读。
![]()
三座城市的改名看似合理:谢尔诺沃茨科耶改为“谢尔诺沃茨克”,谢尔科夫斯卡娅改为“捷列克”,瑙尔斯卡娅改为“涅夫列”。车臣方面的解释是,这些地方已经从乡镇升格为城市,需要名称上符合俄语语法规范。
但问题就在这两个新名字本身:捷列克是车臣境内一条河的名字,涅夫列在车臣语中意为“北方”。这些名称虽然听起来中性、没有强烈民族色彩,但它们悄悄地将俄语元素从地图上抹去。
![]()
沙马诺夫对此极为敏感。他指出,这些城市原本是哥萨克人建立的村落,具有上百年历史。如今不仅赶走了俄语居民,还连地名都要改掉,这等于在消除俄罗斯的历史痕迹。
他这一番话,等于把卡德罗夫的“小动作”彻底摊在了阳光下。卡德罗夫并未公开回应,但他的“文化工程”早已展开多年。近年来,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大量更换地标名称,建设“阿赫玛特·卡德罗夫大道”“俄罗斯英雄纪念广场”,还不断增设有关卡德罗夫家族的纪念景观。
![]()
这些操作无一不是在强化车臣本地的民族认同,淡化与俄罗斯的历史关联。而这次三座城市的改名,显然是更进一步。
车臣议会早就为这场“更名风波”做好了准备。三地的门牌、印章、电子签名、公交标识等更换预算早在8月就已通过,费用共计130万卢布,由地方财政承担。流程合规、预算自理、法理完备,一切都挑不出毛病。
![]()
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做得太“规范”,反而让人警觉。从2000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普京推行“车臣化”战略,即在政治层面服从莫斯科、但在文化层面允许车臣保持高度独立性。卡德罗夫家族掌控车臣二十多年,正是这种战略的产物。
可如今,这种“车臣化”似乎正在向“制度化”迈进。不仅是地名改动,车臣的教育、宗教、媒体等领域也在不断强化本地语言和文化。一旦文化自治变成制度性事实,中央政府将再难插手。
![]()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向正在蔓延。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车臣的俄罗斯族人口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以捷列克所在的地区为例,2002年俄罗斯族人口占比还有13.47%,到了2010年只剩下9.18%。如今更低的数据未被公布,但趋势显而易见。
北高加索的其他共和国也在蠢蠢欲动。此前,鞑靼斯坦试图将官方文字从西里尔改为拉丁字母,虽然被法院叫停,但足以说明地方民族意识的觉醒已经不可忽视。
![]()
乌克兰的“去俄化”经验更是让克里姆林宫坐立不安。普京曾多次指责乌克兰在语言、教育、文化和历史上的“反俄政策”,并将此作为对乌军事行动的理由之一。如今,类似的苗头如果出现在俄联邦内部,尤其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车臣,中央政府怎能不警觉?
普京此前一再强调,“俄罗斯的统一不可动摇”。但这次车臣的动作,恰好踩在了统一与多样性之间的模糊地带。
![]()
更棘手的是,卡德罗夫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外媒多次报道称他患有胰腺坏死,健康每况愈下。他急于将权力传给自己家族,尤其是小儿子亚当·卡德罗夫,已经成为公开秘密。
亚当年仅17岁,却早已担任车臣安全会议秘书、掌控执法、财政等关键事务。短短半年时间,他的权力版图几乎覆盖了车臣核心政务。对比之下,克里姆林宫提拔阿劳季诺夫的意图也愈发明显。这位特种部队指挥官,长期与联邦军警系统合作,被视为“普京信得过的人”。
![]()
两套剧本正在上演,一边是家族继承的土皇帝模式,一边是中央扶持的接班人计划。在这种博弈中,卡德罗夫选择用“改地名”来下注。
地名一旦改了,未来若由中央空降官员接手,想要再改回来,不仅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还会激起地方反弹。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先手”操作,也是卡德罗夫留给莫斯科的障碍。
![]()
杜马的一读通过并不能说明卡德罗夫赢了,只能说明中央政府目前还不想撕破脸。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北高加索的稳定至关重要。车臣部队虽然被嘲为“网红部队”,但在前线依旧是克宫的象征性力量。
普京的两难就在于此:放任车臣自由发展,可能会引发模仿效应,动摇联邦结构;干预过猛,可能激化本已脆弱的民族关系。车臣议会就看穿了这点。他们选择了不高调、不民族主义、不激进的策略,把文化认同“嵌入”行政流程中。名字换了,地图更新了,文化记忆也就跟着悄悄改写了。
![]()
在杜马数据库中,这三项法案的提交、预算审批、专家评审、财政协调等环节全部留有记录。一切合法合规,外界很难挑出毛病。这正是符号政治最阴柔的地方——不是靠演讲、不是靠抗议,而是靠一块块路牌、一个个门牌号,慢慢改变人们的认知。
这次更名,也许只是开始。未来是否会波及教育内容、宗教节庆、媒体话语?车臣的“高度自治”边界是否会被再次推高?沙马诺夫的那句“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也许在几年后会成为一种预言。
![]()
卡德罗夫这次改地名,不仅改的是地图,更是在试探中央的底线。他清楚,只有通过文化认同的强化,才能让家族统治在下一阶段继续延续。而普京是否会容忍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去俄化,还得看这盘棋怎么下。
信息来源:
[1]“卡德罗夫有私人飞机并乘机前往阿联酋度假”?卡德罗夫本人否认 环球网
[2]“这非常珍贵”,外媒:卡德罗夫称普京给他打电话,对其子亚当结婚致以热烈祝贺 环球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