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一次,特朗普彻底掀翻了金融秩序的棋盘。
2. 8月25日,他在自创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公开发布了一封针对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解雇信,指控其涉及“房贷操作不当”,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美国经济圈掀起轩然大波。
3.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自1913年成立以来,首次有总统试图单方面解除在任理事职务。更引人注目的是,9月25日,包括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在内的18位前政府高官与央行要员联名向最高法院递交法律文件,明确反对这一行为,形成罕见的跨党派联合声援。
![]()
4. 111年来的历史性冲突
5. 莉萨·库克,在此事件爆发前,公众对她的了解十分有限。作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她在2022年由拜登提名进入美联储理事会,原定任期将持续至2038年。按常规轨迹,她将作为政策制定团队的一员低调履职多年。
6. 然而,8月25日的一纸声明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公布所谓“解职函”,声称库克曾在2021年申请贷款时,将位于密歇根和佐治亚的两处房产同时申报为“主要居所”,借此获取优惠利率,并引用《联邦储备法》第1913条及宪法第二条,宣布立即终止其职务。
7. 库克迅速作出回应:拒绝辞职,并委托资深律师阿贝·洛厄尔发表声明,指出总统无权基于此类理由罢免美联储官员。“特朗普总统此举完全缺乏法律依据,仅凭一封非正式移交函便试图强行解雇一名独立机构成员,是对制度根基的严重破坏。”
8. 回看所谓的“房贷争议”,其指控本身显得颇为牵强。所谓“欺诈”实则指向她在不同贷款申请中均标注某房产为主要住所——而在美国,只要符合居住事实,这种做法并不违法。
![]()
9. 关键在于,目前司法部并未对库克提起任何刑事或民事诉讼;路透社调查还发现,她在其他官方文件中已清楚标明佐治亚房产为“度假用途”。此外,提出该问题的联邦住房金融署署长威廉·普尔特,是众所周知的特朗普政治盟友,时间点也极为巧合:就在特朗普多次抱怨美联储未能及时降息后不久,这项旧事即被重新翻出。
10. 实际上,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持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尽快下调利率以刺激短期经济增长。但面对通胀压力,美联储已连续八个月维持利率不变,令其极为不满。早在解雇决定公布前几天,他就曾公开放话:“如果她不主动离开,我会让她走人。”
11. 显然,这场人事风波背后,远不止个人诚信问题,而是货币政策主导权之争。
![]()
12. 金融大佬的集体反击
13. 面对总统越界举动,美国金融权威人士纷纷站出来发声支持库克。
14. 9月25日,18位前任经济决策核心人物共同签署并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法庭之友简报。名单涵盖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珍妮特·耶伦,以及多位前财政部长,如蒂莫西·盖特纳、亨利·保尔森、劳伦斯·萨默斯等。
15. 这些通常保持沉默的技术官僚此次打破惯例,一致表态,强调若允许总统随意罢免美联储理事,将直接动摇国会设立的制度屏障,使货币政策沦为选举工具,“不仅削弱政策可信度,也将损害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信誉”。
16. 耶伦本人早前还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警告,此举“既违反现行法律框架,也构成对宏观经济稳定的深层威胁”。
17. 自8月下旬起,相关诉讼迅速推进。9月10日,华盛顿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吉亚·科布裁定,暂时禁止特朗普执行解雇令。
![]()
18. 科布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总统以候选人任职前的行为作为解职依据,明显违背了《联邦储备法》中关于保护央行独立性的条款。
19. 仅仅五天后,即9月15日,在美联储即将召开关键利率会议前夕,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以2比1的投票结果维持原禁令,确保库克得以参与自去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表决。
20. 特朗普并未就此收手。9月18日,其法律顾问团队紧急向最高法院提出紧急上诉,请求推翻下级法院裁决,准许完成解雇程序。目前,此案正处于等待终审裁决的关键阶段。
![]()
21. 独立性的生死考验
22. 此次争端的核心并非库克个人清白与否,而是美联储能否继续独立运作的根本命题。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七名理事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享有长达14年的固定任期,且只能因“严重不当行为”经法定程序予以免职。这一设计初衷正是为了隔绝短期政治干预。
23. 央行独立性并非抽象理念,大量研究证实:独立性越强的中央银行,所在国长期通胀波动更小,市场融资成本更低,投资者信心更稳。
24. 一旦总统可随意更换理事,便可能为赢得选票而迫使央行放松银根,短期内拉动经济数据,却埋下恶性通胀隐患,最终由普通家庭承担物价飙升的代价。
25. 对特朗普而言,拿下库克只是战略布局的第一步。若成功开创先例,他将在未来掌控美联储七席中的多数席位。他新提名的候选人米兰已在9月会议上投出唯一反对票,主张“应大幅降息”,清晰反映出其政策倾向。
![]()
26. 这场高层博弈已经开始影响金融市场情绪。被称为“新美联储通讯社”的知名财经记者乔纳森·克里金指出,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国制度的稳定性。若最高法院最终支持行政权力扩张,国际资本或将重新定价美国资产的政治风险溢价。
27.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元地位。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之所以归属于美元,很大程度上源于外界相信美联储不会受制于党派斗争。一旦这种信任被动摇,美元的信用基础将面临侵蚀,可能引发跨境资本流动紊乱、汇率剧烈波动,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
28. 制度防火墙的压力测试
29. 特朗普回归执政后,不断挑战美国治理体系的底线。他曾试图操控司法部门调查政敌,更换独立监管机构负责人,如今对美联储出手,被诸多宪政学者视为对三权分立机制的终极试炼。
30. 历史上不乏总统干预央行的先例:尼克松曾施压时任美联储主席亚瑟·伯恩斯扩大货币供应,结果导致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危机;里根也曾与沃尔克就紧缩政策发生激烈冲突。但从未有人尝试通过行政命令直接罢免在任理事。
31. 当前焦点集中在最高法院的裁决方向。尽管当前大法官中保守派占优,且今年已有判例支持总统解雇部分联邦职位,但美联储的独特性不容忽视——法律明文保障理事任期稳定,且其独立运作已被视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柱。
![]()
32. 这场看似局限于华盛顿的政治对抗,实则牵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倘若美联储失去自主权,货币政策可能陷入短期化、情绪化决策,美元购买力下降,持有美债、美股的国内外投资者都将遭受损失。
33. 若货币纪律松弛,流动性泛滥将进一步推高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最终体现在加油站、超市货架上的标签数字中。
34. 更严峻的是,若美国因政策失控陷入衰退,全球供应链将再度承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制造业就业市场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35. 不过,危机中也可能孕育转机。一旦国际市场对美元体系产生疑虑,资金或转向欧元区、亚洲新兴市场或其他具备制度韧性的经济体,这或许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吸引长期外资提供新的窗口期。
![]()
36. 结语
37. 特朗普与库克之间的较量,表面看是一场围绕人事任免的法律纠纷,实质上却是美国宪政体制与金融信誉的一次深度检验。当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等历经多届政府的老一代政策制定者齐声疾呼,说明他们看到了危险信号:一旦容忍此次越权行为,未来恐难再守住制度红线。
38. 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不仅关乎一位理事的命运,更将决定美联储在未来几十年是否仍能作为一个不受政治摆布的专业机构存在。无论结局如何,这场风波已经暴露了现有制度的脆弱环节,也让全世界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终究系于其制度能否抵御权力的诱惑。
39. 对所有关注全球经济走向的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美国内部的政治角力,更是观察全球金融秩序演变的关键风向标。
![]()
40. 信源:财联社2025-09-26 格林斯潘、伯南克等大佬联名上书,要求高院阻止撤换美联储库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6 特朗普宣布撤销美联储理事库克职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