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1636年),明末农民起义军第一任“闯王”高迎祥被在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俘杀,孙传庭生前的部将“闯将”李自成于危难中接管孙传庭的旧部,成为新的“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继续与明军作战,足迹踏遍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明廷深以为患。
为彻底剿灭义军,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皇帝朱由检采用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集结10余万精锐明军,增加军饷280万两,对义军进行严酷的镇压。经过两年的苦战,义军损失惨重,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等部明军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仅带17人逃入陕南之商洛山避难,明廷一举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明真的有望平定关内的农民起义军。
![]()
可惜凡事就是会出意外,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军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处杀入关内,宣大总督卢象升阵亡,崇祯皇帝被迫抽调陕西前线的洪承畴、孙传庭北上抗击清军,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得以逃过一劫。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叛明,李自成也收拢残部数千人杀向中原(河南),一路开仓而赈饥民,响应李自成者数不胜数,李自成的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的规模,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取中原重镇洛阳。崇祯十五(1642年)二月,李自成、罗汝再破襄城,斩杀明三边总督汪乔年。四月,李自成率军围攻河南最大的城市开封,一旦开封被李自成夺取,中原将彻底不复明有。为保住开封,崇祯皇帝命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偕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18万(号称40万)明军到开封城南40里处之朱仙镇集结,准备救援开封。这18万明军是大明在中原战场上的全部主力,李自成深知只要歼灭这支明军重兵集团,中原战场的形势将彻底逆转。
于是,李自成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以部分兵力围攻开封,亲率主力占领朱仙镇西南的有利地形,并在朱仙镇西南沿洧水挖掘深壕,壕宽丈余,环绕百里,等待明军的到来。由于各部明军内部矛盾重重,丁启睿又没有足够的威望节制左良玉等骄兵悍将,明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形成不了合力,这也注定了此战明军失败的结局。五月二十二日,左良玉见李自成势大,乘夜向襄阳逃遁。
![]()
左良玉的擅自逃跑造成了明军的“雪崩”,丁启睿和其他3路明军见左良玉逃跑也争相逃离朱仙镇,李自成立即派精锐绕道截击明军,明军阵势大乱,纷纷坠入李自成预掘的壕沟,相互践踏,伤亡惨重。此一战,李自成以微弱的代价歼灭数万明军精锐,光俘虏就抓了数万人,缴获战马7000余匹,其余军械火器不计其数,是为朱仙镇之战。
朱仙镇之战,李自成一战摧毁中原战场上的明军主力,从此李自成与明朝攻守易形,可谓明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不久后,李自成攻取开封,尽取中原,继而问鼎京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