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平台的这个话题很好回答:应该。
侵华日军 731 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对 3000 余名平民进行的细菌实验,对这种极端丑恶的反人类行为,零容忍。
但电影就是电影,电影有电影的文学批评。
世界上所有涉及人性主题的回答都可以立场先行,我也是,必须应该。因为我没有看这部影片,毕竟是花钱花时间买 “应该” 的事,何况我在抗癌。所以,应该是一回事,选择是另一回事。
![]()
还有一种应该,这就是电影的分级。一部 “生理痛感极强” 的电影,不应该让孩子们去看。毕竟,让孩子们牢记历史的目的,不是要d 孩子们在心理上留下一道疤痕,这是两回事;即便对成人,也要看是纪录片还是艺术片:如果是纪录片,可以作为全民教育的范本,真实的历史放在那,让所有人去感受,包括日本人,这是政治的应该;如果是艺术片,交给市场就对了,《731》在全国公映,首日票房破 2 亿、收获满满,这是文化与商业的应该。
最后,还有一个 “应该” 的追问:这部影片的艺术水准能否超越《辛德勒名单》?从目前公开的评价、艺术表达成熟度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来看,还不能超越。
![]()
《辛德勒名单》是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大作,在黑白影像中,点缀红衣女孩的彩色,从而奠定了艺术手法的叙事基调。它同样复现了极其残酷的反人类行为,但作为艺术的情绪渗透,在历史真实与人性刻画间找到了平衡 —— 没有刻意渲染血腥,而是通过辛德勒从商人到救人者的转变、犹太群体的挣扎,让历史的沉重感自然感染,这种克制又有力的表达是历史题材电影的标杆,中国电影界还须努力。
![]()
电影就是电影,最好的教育是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的对人类心理的穿透。
按结构主义的观点,我们不再是物理世界的看客,心路历程与电影主人公同在。它是跨越国境的,前提是从历史事件升华到人性的高度:来自真实,高于真实。这或许,是《731》这类作品最该追求的 “终极应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