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9月16日,瑞士知名食品商雀巢集团董事会宣布,董事会主席保罗·布克(Paul Bulcke)决定提前卸任董事会职务,原定2026年4月的退休计划彻底取消。
接过这根“烫手权杖”的,是曾两度登顶《哈佛商业评论》“全球最佳CEO”的西班牙商人——帕布罗・伊斯拉(Pablo Isla)。
这场毫无预兆的权力交接,本质是投资者对雀巢“治理失序”的强烈抗议:短短一年,两位CEO非正常离职,这家百年食品巨头的管理层动荡,创下史上最糟糕纪录,也让其市值面临进一步承压风险。
![]()
从桃色丑闻到信任崩盘
9月1日,雀巢突然官宣解雇上任仅1年的CEO傅乐宏(Laurent Freixe),理由直白且刺眼:他与直接下属存在未公开恋爱关系,严重违反公司《商业行为准则》。
这则堪比“职场肥皂剧”的丑闻,瞬间点燃投资者怒火。更让市场不安的是,傅乐宏的前任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在2024年8月的“闪电离职”至今没有明确说法,疑点重重。
“一年换两任CEO,董事会难辞其咎!”《金融时报》援引多位机构投资者的愤怒表态,道出核心不满:“我们对雀巢的内部监管体系,已经失去最基本的信任——连CEO合规性都管不好,怎么保证公司战略落地?”
尽管保罗・布克早在今年6月就预告过卸任,但傅乐宏被解雇后,投资者的耐心彻底耗尽。仅两周时间,“逼宫”布克提前下台的呼声就压过所有争议,最终促成这场“被迫的体面退场”。
这场信任危机,早有伏笔。
2024年雀巢财报数据冰冷:全球销售额同比下滑1.8%,仅914亿瑞士法郎;净利润更降2.9%,跌至109亿瑞士法郎。更关键的是,作为核心增长市场的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也跌了1.3%。
在消费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管理层动荡无疑给业绩雪上加霜,直接打击投资者信心。
布克的提前卸任,是为两大失误买单:一是对两任CEO的任命与监督严重失职,二是傅乐宏违规事件暴露的内部监管漏洞。
这两点让投资者一致认定,“他已不适合继续掌舵”。
快时尚教父的“救火任务”
接过权杖的帕布罗・伊斯拉,自带“变革者”光环,其履历恰好戳中雀巢当前的核心需求。
这位61岁的西班牙律师,在2005-2022年执掌Zara母公司Inditex期间,交出了一份惊艳答卷:把集团市值从150亿美元抬升至850亿美元,门店数量从2692家扩至7013家,还牵头完成快时尚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转型,让Zara成为“敏捷零售”的标杆。
对雀巢而言,伊斯拉的优势堪称“量身定制”。
他能把法律合规思维与商业实战能力深度融合:作为西班牙国家律师出身,他擅长搭建严密的合规框架;在Inditex的17年,又练出对供应链效率、消费趋势的精准判断力,这正是雀巢当前最缺的两种能力。
更关键的是,伊斯拉并非雀巢“自己人”,他此前以首席独立董事身份加入董事会,这种“外部视角”被投资者视为“打破内部僵化的关键”,能避免“内部人护短”的治理顽疾。
拆解他的过往履历,三个关键词直接对应雀巢的“救火需求”:
合规重塑:在Inditex搭建的全球供应链合规体系,可直接为雀巢“补漏”——比如优化高管行为监督机制、完善合规审查流程,从根源避免再出傅乐宏式丑闻;
数字化破局:把Zara打造成“快时尚数字化标杆”的经验,能帮雀巢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比如提升电商渗透率、优化会员运营体系),缓解消费疲软带来的业绩压力;
ESG加分:他主导的Inditex“2020环保计划”,实现门店减排30%、节水50%,而雀巢正面临包装减塑、碳减排的行业压力,这波经验可直接复用,降低ESG合规成本。
雀巢选择一位“快时尚大佬”而非食品同行,信号很明确,这家传统巨头要跳出“行业惯性”,用跨行业的变革思维,在消费变革中重新找定位。
稳定的治理比“明星CEO”更重要
雀巢的动荡,戳中了传统消费品巨头的共同困境。
2025年食品行业报告显示,原材料涨价、消费需求碎片化、ESG合规压力,正倒逼企业升级治理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信任危机,直接冲击股价。
对比联合利华的“平稳过渡”,雀巢的问题暴露得更彻底。
联合利华提前3年制定CEO继任计划,确保战略连贯、管理层稳定,而雀巢连基本的“CEO合规监督”都没做好。
具体来看,雀巢的治理漏洞有两个核心:
一是继任计划缺失。两次CEO仓促离职,直接打乱产品创新、市场拓展节奏,比如大中华区的新品推广计划就因管理层变动搁置。
二是监督机制失效。傅乐宏的违规行为若早被发现,本可通过内部调整化解,而非闹到“公开解雇”的地步,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伤害。
对投资者来说,食品行业属于“低增长、高壁垒”领域,稳定的治理结构比“明星CEO”更重要。
要知道,雀巢当前有1392亿美元资产,却背着1026亿美元负债,每一次战略摇摆都可能直接影响偿债能力,进而冲击股价,这也是投资者对管理层动荡零容忍的核心原因。
伊斯拉能扭转乾坤吗?
市场的期待很明确:先建一套透明的高管考核与监督机制,再加速数字化转型拉业绩,最后修复投资者关系。
但风险也摆在眼前,快时尚的“敏捷模式”(比如2周调整产品线),与食品业的“长周期运营”(比如研发一款新品要1-2年),本质是两种逻辑——他能否做好“行业适配”,还是未知数。
这场治理危机,对雀巢或许是“重生契机”:消费品行业的规律是,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远比在温水中慢慢耗死更有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