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后村竖灯篙(拍摄者:集艺果)
清光绪《金门志》证实:翔安竖灯篙民俗与王醮仪式有关!
文 / 林鸿东
翔安的后村、欧厝社区都有竖灯篙的民俗。
竖 灯篙民俗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曾经有人拜托笔者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今天上午,笔者阅读清光绪《金门志》时,终于找到了。具体文字如下:
“每年春季,迎天后,日进香。多岁始举行。夏仲,迎城隍,日出巡。间五岁一举。
(或议迎城隍当停罢,论甚妥。无己,或二十年一举。)先期鸣金鼓,喧绕境内。至日,穷华极侈,阅游乡村,妆饰人物执事,旌旆飞扬,音乐间作,人家置几椟,焚香楮甚恭。正神端拱辇上,余神驰辇拥进。旋庙,设醮演剧极夥。而王醮之名,尤加敬肃。鸠金延道设坛,塑游巡神,以牧马王始开浯,鼓乐诣祖庙。恭致坛中。若主者然。家竖灯篙,夜燃炬其杪,上下通红,罗列如星。娱目只崇朝,而经旬匝月,疲惫精神。况以有用物力,任销耗于游戏之场。执迷不悟,亦足异哉!”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每年春季,人们会举行迎奉天后的仪式,日日进香。这一习俗多年初举办。夏季中期,则迎来城隍出巡,每日巡游境内。(曾有人提议应当停止迎城隍的活动,其论点颇为合理。若不能完全废止,或可改为二十年举行一次。)活动前夕,人们敲锣打鼓,喧闹声响彻全境。到了正式活动那天,仪仗极尽奢华,巡游经过乡村,各类妆扮的人物手持仪仗,旌旗飘扬,乐声阵阵。百姓家家设香案,恭敬地焚烧香烛纸钱。主神庄重端坐于神轿之上,其余神像则簇拥着神轿前进。回庙后,设坛诵经、演戏剧目极为繁多。而“王醮”仪式尤为隆重,众人集资延请道士设坛,塑游巡神像,并以牧马王(传说中开拓浯洲的先祖)为首,奏乐前往祖庙迎神,恭敬安奉于坛中,视若主神。家家竖起灯篙,夜间在竿顶点燃火把,上下通红,如繁星罗列。这般盛景虽能愉悦耳目,却仅持续一朝一夕,而筹备工作需耗费整旬甚至整月,令人精神疲惫。更何况将有用的财物耗费于嬉游场所。世人执迷不悟,实在令人诧异啊!
从上述文献记载中,我们得悉,在清代的金门,曾流行极为隆重的“王醮”仪式。
这“王醮”仪式其实就是送王船仪式,如台湾《诸罗县志》所述:“敛金造船,器用币帛服食悉备,召巫设坛,名曰王醮,三岁一举,以送瘟王”。清光绪时期,金门的“王醮”仪式,以牧马王为主神,其竖灯篙民俗属于“王醮”仪式的组合部分,具体表现为“家家竖起灯篙,夜间在竿顶点燃火把,上下通红,如繁星罗列”,这与今天翔安后村、欧厝的竖灯篙民俗,大同小异。
翔安竖灯篙民俗的谜团,终究竟还是解了。
![]()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