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六区中,石景山一直是那个话不多、却一直努力的“实干家”。
考生数量最少,常常被家长忽略,但低调之下,是教育的韧性与温度。
今年正值“十四五”收官,刚刚落幕的全区教育大会,就是它的一次集中亮剑:
本科录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今年高考惊喜开出“盲盒”;
学前普惠率和入园率,两项硬指标并列全市第一;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幅度达80.7%;
深化“大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打造“景行思政”实践课程体系,成功创建“北京市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示范区”;
成功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教育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石景山教育盘子不大,底子也打得不错,正因为这样,未来才更有条件把优质均衡这件事落到实处,让更多想上高中的孩子有学可上。
所以说,石景山对普娃格外友好。
如今,石景山教委带头“围着学校转、盯着问题办”,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利好,正接二连三推出。
期待石景山办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域新质教育,打造出小而精、优而美的京西教育新高地。
高考开出“盲盒”
中高考平均成绩位居全市中上等水平
从中高考平均水平来看,石景山在全北京稳居中上等水平。
近年来,京源始终位于区内一梯队,而景山远洋、北大附中石景山等一批名校分校快速崛起。随着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团和景山远洋教育集团相继成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景山远洋今年173人参加高考,平均分575,650分以上13人,640分以上19人,600+人数近四成,一本率超九成,更有一名学子跻身高考前20名。
校长吕丽表示,学校坚持“外引”与“内培”有机结合,办学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近年来,多名学子考入清北等优质大学,学校连续获评石景山区“教学质量提升特殊贡献奖”,交出了一份共育共治良性育人的“景远”答卷。
北大附中石景山高分段表现亮眼,680以上2人,670分以上约6人,平均分位居全区前列。
京源学校表现稳健,670分以上7人,600+人数超50,展现出老牌强校的深厚底蕴。
九中作为“招生大户”,扎实的加工能力令人放心,最高分674,600+31人,一本率稳定在七成左右。
首师附苹中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最高分657,实验班600分以上占比达七成,本科上线超过170人,年级平均分比去年提高4分。
这两年,石景山在教育均衡上下了大功夫。
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更多家长感受到石景山教育是在踏实做事,一步一步往上走。
奥赛成绩新突破
建设4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石景山正在拔尖创新人才的赛道上全力加速!
最近,一连串学科竞赛捷报频传——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分别斩获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北京赛区)中勇夺一等奖。
奖项背后是一套扎实的“组合拳”。
景山远洋通过开设生物竞赛、生物多样性等选修课完善课程链,并引入高水平教练和专业资源。
北大附中石景山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建成覆盖数理化生等多学科的竞赛课程体系,还联合北京大学材料学院和北大附中,建立了“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 ,给学有余力的孩子搭起直通顶尖资源的“绿色通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区层面的整体设计。
石景山以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石景山分院为牵引,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区域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一方面搭建成长立交桥,形成初高衔接、“1+3”人才培养实验项目、集团直升、课创计划等多样化培养渠道。
另一方面依托“科幻之城”独特优势,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持续擦亮“探知少年”科普品牌,统筹开展学习力提升项目和育苗工程,建设4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从航空航天到人工智能,从信息科技到绿色零碳,石景山围绕前沿领域布局一批科学特色高中,扎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这不仅是跟着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走,更直接回应了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家门口名校扎堆
学位还要增加
从早期的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首师附苹果园中学,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再到171中学石景山分校,越来越多的首都基础教育“金品牌”正在加速布局石景山教育。
景山远洋作为首批“名校办分校”的标杆,率先将景山学校的优质基因和课程体系成功“嫁接”,并牵头组建“远航教育共同体”,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半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石景山的新型集团化办学全面升级,进入纵横打通的新阶段。
不再是简单的以强带弱,而是构建起“八个集团纵向引领、四个学区横向交接”的发展矩阵,依托十一学校、北大附中、171中学、黄城根小学等名校,实现资源要素畅通流动,把好学校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中小学硬件设施建设也同步提速。
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黄城根小学石景山分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已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730个;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衙门口配套中学、衙门口配套小学正在加快建设,还将新增3210个学位;琅山苗圃学校、北辛安学校、广宁村小学(新址)等新建项目也已启动前期工作。
这一系列动作,彰显出石景山打造京西教育新高地的决心与底气。
低调的石景山,以优质资源遏制生源流失,也给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
优先发展一贯制学校
家长省心又省力
石景山正在下一盘大棋——
通过构建小初高贯通育人体系,用更少的弹药量和资源消耗,实现更优的育人效果。
今年景山远洋高考开出 “盲盒”,就是一贯制培养的优势体现。
学校系统构建贯穿十二年的五四学制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创新推出“十二年三层六域远航课程”体系,建成体育、生物、地理、传统文化等12个学科贯通课程群,让学生获得连续、系统、个性化的成长体验。
在全区层面,石景山推动优质资源从高中向初中、小学延伸和贯通,构建跨集团、跨校际、跨学段、跨学科的科学高中教育共同体。
面对学龄人口阶段式增长高峰,石景山超前布局,优先规划一贯制学校,促进教育资源从“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和“精准配置”。
教育大会提出,到2030年,石景山将建成高效完备的集团贯通培养体系,形成全域覆盖、学段贯通、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石景山范式。
让更好的老师
教出更优秀的孩子
没有一流教师,哪来一流教育?
教育大会提出,教师编制可以不增,但战斗力必须增强!
资源要素的动态调整,不仅体现在学位供给和一贯制培养上,也包括教师资源的盘活与流动。
未来,石景山将依据生源变化和教改需求,在学区和集团内统筹编制,支持集团内教师贯通使用,优先招聘具备高中教师资格的教师,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也让更多孩子享受到顶尖资源。
不仅如此,石景山坚持“引才”和“育才”双管齐下。
一方面,健全教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面向全国实施银龄教师返聘,让退休名师持续发光;为名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顶尖人才提供一次性安家补贴及安居保障,协助家属安置、子女入学;为新入职教师优先配备人才公寓,为双一流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为博士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安家费。
另一方面,完善教师培训层级体系,建立“新苗-优青-骨干-师-领航”五级成长阶梯,让每位老师看见清晰的上升通道。
让好老师流动起来,把名师留下来——石景山这回动了真格,就是要让更好的老师,教出更优秀的孩子!
文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石景山教育、京城教育圈等,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编辑和内容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