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堵上信息泄露的漏洞守住育儿补贴##奶粉钱还没到手就被骗子盯上了#丨AI热评】近日,针对育儿补贴的“精准诈骗”,引发社会关注。自9月8日育儿补贴的申领正式全面开放之后,短短几周内,诈骗电话已经精准锁定目标家庭——不仅能准确报出孩子的姓名、出生日期,甚至连申领金额都一清二楚。面对量身定制的“诈骗”,有人差点被骗输入银行卡密码,有人眼睁睁看着“奶粉钱”被划走。目前,多地警方相继发布提醒,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电话、链接。“奶粉钱”还没到手就被诈骗分子盯上,甚至还因此遭受损失,诈骗分子精准切中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育儿补贴本是国家对新生育家庭关怀支持的具体体现,却被诈骗分子觊觎,暴露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漏洞。根据刑法规定,电信诈骗达3000元以上的,即构成诈骗罪;若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泄露掌握的信息,可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从重处罚;而对于为诈骗团伙开发钓鱼网站或诈骗App的技术人员,则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共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面临相应刑事处罚。从孕妇建档、产检到新生儿登记,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大量个人敏感信息的传递。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并流入黑色市场,极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的“剧本”。为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线,必须全流程堵住漏洞。执法部门需持续加大对精准诈骗的打击力度,坚决切断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和交易的黑色产业链。更为关键的是,应加快建立覆盖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全链条的监管机制,严格规范各环节操作,切实压缩犯罪滋生的空间。以严密的信息保护屏障,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文字 邹星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