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
近日,有消息称,平安人寿总公司原在上海办公的员工将南迁深圳。平安人寿表示,出于《公司法》等监管要求,公司注册地需与办公场所一致,部分在上海办公的员工需回迁至深圳总部集中办公,公司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该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上一些关于中国平安要搬离上海的讨论。
据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平安内部知情人士获知,这样的结论完全是无中生有。这次涉及搬迁的是注册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集团下属公司,其中平安人寿总公司注册地深圳,有部分原本在上海办公的总公司员工需要回迁深圳。
相反注册总部位于上海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养老险公司、平安健康险公司、平安国际租赁公司及中国平安集团下属医疗科技、后援运营中心等均保持不变。平安人寿在回应中明确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监管规定而不得不做的一些业务职场调整。
也就是说,中国平安的这次团队调整并非公司“撤离”上海,而是根据监管要求在治理架构上所做的一次调整。
随着金融监管趋严,新修订的《公司法》以及相关监管规定要求金融企业必须做到"注册地与办公地一致",这是对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的一种强化。
平安人寿的注册地在深圳,但部分业务团队则设在上海。此次合规调整,意味着它必须在制度层面统一注册地和办公地。
而治理架构的调整,并不会改变中国平安在上海的深度布局。
据记者了解,上海作为中国平安集团的第二总部定位从未改变。上海承担着该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后援服务和科技中心以及医疗养老服务旗舰的重要职能。
接近中国平安的人士表示,上海是中国平安的核心枢纽之一,尤其在资产管理和资金运用方面意义重大。
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资管公司之一,平安资管总部设在上海,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8万亿元,在养老金、固定收益、股权投资等领域均保持领先。平安产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四大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职能也集中在上海,形成了统一的资金运用和配置平台,堪称集团的“资金中枢”。
据了解,中国平安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其第二总部,其背后是切实的政策优势、市场空间和人才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与金融生态。2005年,中国平安获批在沪设立集团第二总部,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区开放、陆家嘴金融城等制度创新平台,该集团陆续完成了资管、养老险、健康险、融资租赁、互联网医疗与小微金融等一批持牌和平台型机构的落地。
其次是市场与资源集聚。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和资源集聚,汇聚了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和庞大的企业与客户需求。
从机构投资到消费金融,从小微企业融资到健康医疗保障,上海提供了充足的需求端与合作端资源。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平安资管能成长为全国第二大资管机构,平安租赁能做到行业前三,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好医生亦能快速放大服务规模。
再者是技术与人才优势。上海在科技、金融IT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集聚,使中国平安得以率先在张江建立全国性后援中心,并逐步演进为平安金服,承担起全球后援和共享职能。
集中化运营加上科技驱动,让中国平安能够以“金融工厂”模式支撑起数亿客户的高效服务。
更重要的是,上海自身战略方向与中国平安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五大中心,并大力推进“银发经济”。平安产险已将全球再保险中心设在临港,平安人寿首个高品质养老社区落子静安,平安消费金融公司注册浦东,一系列新业务的布局正好呼应了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