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国家电台采访中明确表示,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施压,匈牙利仍将坚持从俄罗斯采购石油和天然气。
他直言,若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匈牙利经济将在“一分钟内下降4%”,陷入全面灾难。
这一立场不仅凸显了欧洲能源格局的深层矛盾,更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
作为欧洲内陆国家,匈牙利的能源安全高度依赖外部输入。该国90%的原油和8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其中俄罗斯长期占据供应主导地位。
这种结构性依赖源于历史形成的基础设施网络:匈牙利唯一的炼油厂——多瑙河炼油厂90%的设备专为加工俄罗斯混合原油设计,若要转用其他来源原油,需投入20亿欧元改造设备,相当于其GDP的0.87%。
更关键的是,匈牙利50%的电力来自俄罗斯技术支持的保克什核电站,该电站扩建项目仍在使用俄罗斯贷款和设备。
这种“物理性依赖”在欧盟能源转型中显得尤为棘手。尽管欧盟计划2027年前逐步停止进口俄能源,但匈牙利与俄罗斯签署的天然气合同有效期至2037年,单方面终止合同将面临巨额违约赔偿。
![]()
正如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彼得所言:“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物理和数学问题”。
特朗普政府将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视为结束俄乌冲突的关键手段,不仅要求北约国家停止采购俄油,还推动对主要买家加征50%-100%关税。
这种“一刀切”政策在欧洲遭遇现实阻力。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在此前的欧盟能源理事会上联手否决了“终止进口俄能源”提案,强调“能源政策属于国家主权范畴”。
这种抵制源于对自身利益的清醒认知。匈牙利计算,若完全转向西方能源供应,能源成本将增加3-4倍,直接推高通胀率5-7个百分点,导致工业竞争力下降15%-20%。
相比之下,俄罗斯能源不仅价格低廉,且通过“土耳其溪”管道直接供应,避免了过境乌克兰的政治风险。
![]()
欧盟内部在能源政策上的裂痕日益加深。波兰等东欧国家主张强硬脱钩,而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则坚持“渐进替代”。
这种分歧在欧盟环境理事会上再次显现:匈牙利能源部官员奥妮科明确反对“无替代方案的激进脱钩”,并指责欧盟政策“忽视内陆国家的地缘现实”。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公开批评匈牙利的欧盟国家正通过“灰色渠道”继续进口俄能源。
斯洛伐克反垄断局调查显示,欧盟多国通过土耳其、塞尔维亚等第三方转口购买俄油,2025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俄进口石油总额达419亿美元,其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贡献超过30%。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欧盟能源政策的执行困境。
面对外部压力,匈牙利正通过多维度策略寻求破局。一方面,加速推进能源多元化:与卡塔尔签署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计划2026年通过克罗地亚克尔克岛终端进口天然气。
并投资2300亿福林(约47亿元人民币)实施“太阳能+”计划,目标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吉瓦,目前已完成6吉瓦。
另一方面,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绑定:保克什核电站扩建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后核能发电占比将提升至70%,同时与塞尔维亚合作建设新石油管道,预计2027年投运以替代乌克兰过境线路。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反映出匈牙利的现实考量。如总理欧尔班所言:“我们既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保障,也需要欧盟的资金支持。”
![]()
在欧盟“复苏基金”框架下,匈牙利已获得300亿欧元用于电网升级和绿色转型,其中20%将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
欧尔班的“能源主权论”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共鸣。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G20会议上公开支持匈牙利立场,称其“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基本准则”。
匈牙利的坚持也面临隐性风险。欧盟可能通过削减结构性基金、延缓司法改革谈判等手段施压,而美国或对其实施“二级制裁”。
匈牙利的能源选择不仅是经济理性的体现,更是主权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维护自身利益的缩影。在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压力下,这个中欧小国的探索或许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