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作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期间
规模最大的平行论坛,
第二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
在杭州召开,
约270名代表参加。
鼎湖山作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
参加了大会。
![]()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全球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协作平台。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壮大,创始之初有45家成员单位,分布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今年14家新成员单位的加入,网络成员总数达214家,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
今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主题为“落实人与生物圈战略行动计划,探索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秉持“开放包容、互享互鉴、务实高效、绿色低碳”办会理念,成为一届别具特色的盛会。
![]()
让世界听到鼎湖山的声音
鼎湖山让世界“森”呼吸
会议上,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宣告
第二十七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
将在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举办。
星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文龙
作为举办地代表致辞。
![]()
![]()
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我国是全球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
最具成效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数量居亚洲首位。
其中,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
于1979年作为中国首批成员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建于1956年,
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梁亮 摄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奇迹
鼎湖山森林覆盖率约98%,
享有“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之美誉。
近70年来,
这片土地见证了我国生态保护,
从自发经验迈向系统科学的历程。
这里是物种基因库也是生命的摇篮,
从陈焕镛院士奠基,
到全球科学家协作,
鼎湖山成为中国生态研究的重要基地。
七十年,一代代科研人员
续写着鼎湖山的故事!
![]()
△鼎湖山。图源 中科院之声
![]()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
华南植物园在鼎湖山发现,
存在时间超过400年的成熟森林,
其土壤仍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华南植物园由此组织开展了中国科学院“碳专项”森林固碳研究,联合来自中国科学院、高校、林业农业相关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森林、灌丛、草地、农田共14000多个样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尚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
![]()
△鼎湖山通量观测塔,实时追踪森林的每一次“呼吸”,精准监测立体碳汇变化
素有“生物宝库”
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
虽然面积仅1155公顷,
鼎湖山却孕育着1940种野生高等植物,
在鼎湖山,
生命演化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科研人员曾在鼎湖山的瀑布下
发现全球首个
自花滑动传粉的高等植物
——黄花大苞姜
中华穿山甲、白鹇等珍稀保护动物
也纷纷在这里安家。
![]()
△黄花大苞姜
![]()
△中华穿山甲
![]()
△梁瑞伟 摄
星湖风景名胜区
是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的
一颗璀璨“生态明珠”,
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核心涵盖两大特色片区。
![]()
△鼎湖山。BUSHU 摄
![]()
△鼎湖山。谢耀明 摄
除了有承载着重要生态使命、
科研成果卓著的鼎湖山。
还有素有“人间北斗”之美誉的七星岩,
七座岩山形态各异、错落排布,
恰似北斗七星从天穹降落人间,
与肇庆“山湖城江”的宏大城市格局相映成趣。
![]()
![]()
△七星岩。梁亮 摄
国庆假期快要到了!
小编借用钟南山院士的话,
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
“好山水怡情,负离子洗肺”。
热切期待与各位相聚鼎湖山,
亲身体验每立方厘米12.5万个
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
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 部分资料来源 中科院之声、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明网、政知见
◆ 编辑:邹泳琪
◆ 一审:龙爱文 陈楚
◆ 二审:邓俊丽
◆ 三审:童益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