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父和我合伙做农产品批发年利润705万,他拿走 700万分我5万。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经过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你不能这样做!你知道没有你我们什么都不是!"

"晚了,合同已经签了,从明天开始我就不再参与。"

"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以重新分配利润..."

电话那头传来绝望的哭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向来强势的小姨夫李建国如此失态。

一个月前他还在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沾沾自喜,认为给我5万已经是天大的恩惠。

现在却跪求我回来救场。

挂断电话,我望向窗外。秋雨绵绵,正如李建国此刻的心情。



01

认识李建国是在三年前的春节家庭聚会上。

他是我小姨的丈夫,45岁,身材魁梧,说话声音洪亮。那天他穿着一身新买的羊绒大衣,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子,一副成功商人的派头。

"小张啊,听你小姨说你在农业大学学的是农产品贸易?"李建国主动找到我,眼中闪着精明的光芒。

"是的,姨夫。"我点头回应。

"那太好了!我正好有个想法想跟你聊聊。"他压低声音,"你知道现在农产品批发多赚钱吗?特别是有机蔬菜这一块,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三百!"

小姨在一旁笑着说:"建国啊,你别老想着发财,人家小张刚毕业没多久。"

"刚毕业怎么了?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李建国拍拍我的肩膀,"小张,你有没有兴趣跟姨夫合伙做点生意?"

老实说,我当时并没有太大兴趣。刚从大学毕业的我,在一家农产品检测机构工作,收入虽然不高,但工作稳定。李建国虽然看起来成功,但我总觉得他身上有种暴发户的俗气。

但李建国显然不打算轻易放弃。整个春节期间,他三番五次找我聊天,描绘着农产品批发的美好前景。

"小张,你不知道现在城里人多注重食品安全。只要是有机认证的蔬菜,价格翻三倍都有人买!"李建国的眼神越来越亮,"我已经跑了好几家超市和高端餐厅,他们都有意向长期合作。"

"那您为什么找我合伙?"我直接问道。

李建国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小张就是直爽!我告诉你,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专业!我虽然有销售渠道,但对农产品的专业知识不够。你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又在检测机构工作,这不是天作之合吗?"

经过几天的考虑,我被李建国的热情和看似不错的商机说动了。更重要的是,我确实想改变一下现状,检测机构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月薪只有四千多,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在李建国家签署了合伙协议。协议很简单,李建国负责资金和销售渠道,我负责产品采购和质量把关,利润五五分成。

"小张,咱们一定能发大财!"李建国举起酒杯,眼中满是憧憬。

小姨在旁边笑着说:"你们俩要是真能做成,我这个媒人也有功劳。"

签完协议后,李建国立刻展现出了他雷厉风行的行动力。第二天就带着我去看仓库,是他在城郊租的一个两千平米的冷库。

"怎么样?够大吧?"李建国得意地说,"这个冷库一年租金十二万,但绝对值得。做农产品生意,仓储是关键。"

我仔细检查了冷库的设备,温控系统、湿度调节、通风设备都很完善,确实是个不错的仓储基地。

接下来的一周,李建国带着我跑遍了城里的大小超市和餐厅。他的人脉确实广泛,很多老板都认识他,对他也很客气。

"李总,早就听说您要进军农产品行业,我们绝对支持!"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热情地说。

"王经理客气了,以后还要多多关照。"李建国笑容满面,"我这次带了专业人士过来,保证产品质量绝对一流。"

那一刻,我确实感受到了李建国身上的成功商人气质。他善于交际,懂得维护客情关系,这些都是我所缺乏的。

三月初,我们的第一批货到了。是从山东寿光采购的有机蔬菜,品种包括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十几个品种,总价值二十万。

看着满满一车新鲜的蔬菜,李建国兴奋得像个孩子:"小张,这就是我们发财的开始!"

我也很激动。从学校毕业到现在,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商业活动,内心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02

第一笔生意的成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那批二十万的有机蔬菜,不到一周时间就全部售完,毛利润达到了八万。刨去各种成本,我们净赚了五万多。

"小张,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农产品批发的魅力!"李建国拿着销售报表,脸上笑开了花。

我也很兴奋,但更多的是思考。这次成功固然可喜,但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质量控制。虽然这批蔬菜整体质量不错,但仍有约5%的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是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有些是本身品质的瑕疵。好在我及时发现并处理,没有影响客户满意度。

其次是供应商管理。寿光的供应商虽然价格便宜,但沟通效率不高,对我们的质量要求理解不够深入。

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李建国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夸大了产品的品质。他向客户承诺的"百分百有机认证"实际上只有80%的产品达到了标准。

"姨夫,我们不能这样对客户。"那天晚上,我找到李建国谈话。

"小张,你太实在了。"李建国摆摆手,"做生意哪有不夸张的?只要产品大体上没问题就行,客户也不会一个一个去检测。"

"但这样下去会有风险的。万一被发现..."

"不会的,我做生意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问题。"李建国打断了我,"你啊,就是读书读傻了,太较真。商场如战场,不能事事都按教科书来。"

虽然心中有些不安,但看到第一笔生意的成功,我选择了暂时妥协。毕竟,李建国确实有着丰富的商业经验。

第二个月,我们的销售额翻了一倍,达到了四十万。李建国的信心更足了,开始谈论扩大规模的计划。

"小张,我觉得我们应该增加品种,不能只做蔬菜,水果也要做。"李建国指着一张业务计划书说,"你看,进口水果的利润更高,一箱新西兰猕猴桃批发价一百,零售能卖到三百。"

"但进口水果的质量控制更复杂,检疫标准也更严格。"我提醒道。

"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利润。"李建国眼中闪着贪婪的光芒,"小张,你要有大格局。咱们现在赚的这点钱算什么?真正的大钱在后面。"

在李建国的坚持下,我们开始涉足水果批发。确实如他所说,水果的利润更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多。

第一批进口车厘子就出了问题。由于对保存条件要求极高,到货后我发现有近20%的车厘子出现了软化变质的情况。

"这批货不能卖。"我坚决地说。

"为什么不能卖?看起来还好啊。"李建国拿起一颗车厘子,"稍微软一点而已,不影响食用。"

"车厘子一旦软化,说明内部已经开始变质,继续销售会有食品安全风险。"

"你想太多了。"李建国不耐烦地说,"这一箱车厘子成本五千,你让我直接扔掉?"

最终,在我的坚持下,那批有问题的车厘子被处理掉了。但我看得出来,李建国对我的"较真"越来越不满。

矛盾在第三个月彻底爆发了。

那天,我发现李建国私自调整了几个产品的销售价格,而且没有通知我。更严重的是,他向一个大客户承诺了我们根本无法达到的供货量。

"姨夫,您这样做会让我们很被动。"我找到李建国,语气比较严肃。

"小张,我觉得你管得太多了。"李建国的脸色有些难看,"我做销售的时候你还在学校念书,不要什么都指手画脚。"

"我不是指手画脚,我是在维护我们的信誉。"

"信誉?信誉能当钱花吗?"李建国提高了音调,"你老是这样那样的要求,客户都快被你吓跑了。"

这次争执让我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虽然表面上还在合作,但我能感觉到李建国对我的不信任在加深。

小姨也察觉到了我们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一天她单独找到我。

"小张,你和你姨夫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小姨关心地问。

"没有什么大矛盾,就是在经营理念上有分歧。"我不想让小姨为难。

"建国这个人我了解,他有时候确实比较急躁。但他人不坏,就是太想赚钱了。"小姨叹了口气,"你们都消消气,生意场上有分歧很正常。"

我点点头,但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

03

第四个月开始,我们的生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这次增长的契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采购总监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我们,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李总,我们酒店对食材要求很高,不仅要品质优秀,更要供应稳定。"采购总监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说话很直接,"如果合作成功,我们每月的采购量不会少于一百万。"

一百万!这个数字让李建国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但我知道,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请您放心,我们一定能满足酒店的要求。"李建国拍着胸脯保证。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为了满足这家酒店的需求几乎拼尽了全力。我跑遍了周边三个省的农产品基地,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李建国也发挥了他的人际关系优势,陆续又拉来了几个大客户。

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我们的月销售额达到了三百万,净利润超过了六十万。

"小张,我们发达了!"李建国拿着财务报表,激动得手都在颤抖。

我也很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业务量的急剧增长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每天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质量控制、供应商协调、物流安排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更让我担心的是,李建国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小张,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分工不够合理。"一天晚上,李建国主动找我谈话。

"怎么说?"

"你看,现在销售额这么大,我每天要跑客户、谈合同、收款,忙得不可开交。而你主要就是验验货,相对来说轻松一些。"

我皱了皱眉:"姨夫,质量控制不是简单的验货,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且供应商管理也很复杂..."

"我知道你的工作也很重要。"李建国打断了我,"但你也要承认,销售才是生意的核心。没有销售,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

我隐约感觉到李建国想要说什么,但没有接话。

"我的意思是,也许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利润分配的问题。"李建国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五五分成不是我们当初商定的吗?"

"当初生意小,五五分成没问题。但现在不同了,我承担的责任更大,付出也更多。"李建国的语气变得有些强硬,"而且说实话,现在这些供应商和客户,主要都是冲着我的面子。"

这句话让我很不舒服,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冷静:"姨夫,我觉得我们都很重要,缺了谁都不行。"

"话是这么说,但总要有个主次之分吧?"李建国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算了,这事以后再说。先把生意做大再谈。"

虽然这次谈话没有结论,但我已经预感到了危机的来临。

果然,在第八个月的时候,李建国正式提出了重新分配利润的要求。

那天是公司成立八个月的纪念日,我们刚刚结算完当月的账目。净利润88万,这是我们单月的最高纪录。

"小张,我们需要谈谈。"李建国示意我坐下,表情很严肃。

"什么事?"

"关于利润分配。"李建国拿出一张纸,"我已经仔细计算过了,按照现在的业务规模和各自的贡献度,我觉得应该调整为八二分成。"

"八二?"我有些惊讶。

"对,我八你二。"李建国的语气很肯定,"你想想,现在所有的大客户都是我谈下来的,供应商也主要靠我的关系维护。你主要负责质量控制,虽然重要,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我深吸了一口气:"姨夫,质量控制绝不是简单的工作。而且很多供应商之所以愿意与我们合作,主要是因为信任我的专业能力。"

"我承认你的专业能力很重要,但不能因此就占这么大的利润份额。"李建国摆摆手,"你觉得二十万一个月还少吗?一年下来就是两百四十万,比你原来的工作收入高了几十倍。"

"可是当初我们说好的是五五分成..."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李建国语气变得不耐烦,"做生意要灵活,不能死守着一个协议不变。"

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多次找我谈这个问题,态度越来越强硬。他甚至暗示,如果我不同意调整分配比例,他就考虑结束合作。

"小张,你要想清楚,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李建国最后撂下了这句话。

小姨也被卷入了这场争议。她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能理解李建国的想法。

"小张,建国说得也有道理。现在生意这么大,他压力也很大。"小姨苦口婆心地劝我,"而且你们是一家人,不要为了钱伤了和气。"

面对小姨的劝说和李建国的压力,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时,李建国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方案。

那天晚上,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胜利者的笑容。

"小张,我想了想,八二分成对你来说确实有点亏。"李建国故作大方地说,"这样吧,我让一步。"

"您想怎么分?"

"我拿七百万,你拿五万。"李建国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您说什么?"

"按照今年的利润水平,明年我们至少能赚七百零五万。我拿七百万,你拿五万,这样总可以吧?"

我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比八二分成还要离谱!

"姨夫,您是在开玩笑吧?"



"我没有开玩笑。"李建国表情很认真,"小张,你要认清现实。现在这个生意,我是绝对的核心。离开了我,你什么都做不了。而离开了你,我最多就是重新找个质检员。"

"质检员?"我苦笑了一下,"您真的认为我就是个普通的质检员吗?"

"难道不是吗?"李建国反问道,"你每天的工作不就是检查检查货物,跟供应商联系一下吗?说句不好听的,随便找个有经验的人都能做。"

听到这里,我反而冷静下来了。

"好,我同意。"我出乎意料地说道。

"真的?"李建国有些意外,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痛快地答应。

"真的。七百万对五万,我同意这个分配方案。"

李建国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小张,你还是很识时务的。放心,虽然分的钱不多,但跟着我保证不会亏待你。"

第二天,我们重新签署了利润分配协议。看着协议上"700万:5万"的字样,李建国笑得合不拢嘴。

小姨得知这个消息后,专门找到我表示歉意:"小张,建国他...他是不是太过分了?"

"没关系,小姨。我觉得这个分配很合理。"我平静地说。

"可是五万块钱,这也太少了吧?"

"不少了,我很满足。"我笑了笑,"而且我相信,这五万块钱我能拿得心安理得。"

小姨看着我的表情,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李建国现在彻底放心了,他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我这个"累赘",可以独享这个庞大的利润蛋糕了。

04

签完新协议后的第三天,我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姨夫,我要撤资。"我在李建国的办公室里平静地说道。

李建国正在看一份合同,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撤资,退出我们的合伙生意。"

"为什么?"李建国有些慌了,"不是都谈好了吗?你拿五万,我拿七百万,你不是同意了吗?"

"我是同意了,但我现在改主意了。"我平静地说,"我觉得这个生意不适合我。"

"不适合?"李建国站起身来,"小张,你不要闹了。生意做得这么好,你为什么要退出?"

"因为我发现我们的理念不合。"我看着李建国的眼睛,"您总是说我只是个质检员,那既然这样,您完全可以找别人来做这个工作。"

"我...我那是气话。"李建国有些结巴,"咱们是合伙人,我怎么会真的那样想?"

"不,您说得对。"我摇摇头,"我确实只是个质检员,做的都是简单的工作。既然这样,我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价值。"

李建国急了:"小张,你不要意气用事。咱们有话好好说,分配比例可以再商量。"

"不用商量了,我已经决定了。"我拿出一份准备好的文件,"这是我写的退伙申请,按照我们合伙协议的条款,我有权在提前一个月通知的情况下退出。"

李建国拿过文件,匆忙地看了起来。看完后,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小张,你真的要这样做?"

"是的。"

"那...那你的那部分投资怎么办?"

"按市价结算就行。我会找评估公司对资产进行评估,然后按比例分配。"

李建国沉默了很久,然后说:"我不同意。"

"您没有权利不同意。"我指着合伙协议,"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退伙的程序和条件。我已经满足了所有要求。"

"可是...可是现在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你这时候退出,不是要我的命吗?"李建国的语气开始带上了哀求。

"姨夫,您不是说了吗?离开了我,您最多就是重新找个质检员。"我平静地重复着他之前说过的话,"我相信以您的能力,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李建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脸色变得苍白:"小张,你...你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

"你故意同意那个分配方案,然后再提出退伙,就是为了报复我?"

我笑了笑:"姨夫,您想多了。我只是认清了现实,既然我在这个生意中不重要,那退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不是这样的!"李建国开始慌张起来,"小张,我承认之前说话过分了,但你也不能因此就撂挑子啊!"

"我没有撂挑子。"我站起身来,"我会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保证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转。从明天开始,我会陆续把手头的工作移交给您指定的人员。"

"什么人员?我上哪去找人员?"李建国急得团团转,"这些供应商、这些货物标准,我根本不懂啊!"

"您可以慢慢学,或者找专业人士。"我拿起包,"姨夫,我先走了。明天我会开始办理交接手续。"

"小张!"李建国在我身后大声喊道,"你不能这样做!这个生意离不开你!"

我回头看了他一眼:"姨夫,您刚才不还说离开了我,您最多就是重新找个质检员吗?"

李建国愣住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话是多么的无知和傲慢。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改变主意。他开出了各种条件:恢复五五分成、增加我的分成比例、给我更多的决策权等等。

但我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退出。

"小张,你到底想怎么样?"李建国几乎是哀求了,"只要你不退出,什么条件我都能答应。"

"姨夫,不是条件的问题。"我说,"是信任的问题。既然您觉得我不重要,那我留下来也没有意义。"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李建国的眼睛都红了,"我不应该说那些话,我道歉!"

"道歉接受,但我的决定不会改变。"

小姨也多次来劝我,甚至流着眼泪求我不要退出:"小张,看在小姨的面子上,你就原谅建国这一次吧。他知道错了,以后不会这样了。"

面对小姨的眼泪,我的心也很难受,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第二周,我开始正式办理交接手续。这个过程比李建国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供应商关系的移交。我们合作的供应商多达三十多家,分布在七个省市,每一家都有不同的合作模式和质量标准。更重要的是,很多供应商都是冲着我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信誉才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的。

"张总,听说您要退出了?"山东的供应商老王专门打电话来确认。

"是的,王总。"

"那以后我们跟谁合作?李总吗?"

"对,以后你们直接跟李总联系就行。"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张总,说句实话,我们跟李总不太熟。当初愿意跟你们合作,主要是信任你的专业判断。如果你不在了..."

类似的电话我接了很多个。几乎每个供应商都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其次是质量标准的移交。我花了三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质量检验体系,包括各种检测流程、标准参数、异常处理方案等等,厚厚的几大本资料。

李建国拿着这些资料,看得头晕眼花:"这些都是什么?"

"质量控制标准。"我耐心地解释,"比如这本是蔬菜类产品的检测标准,包括外观检查、农残检测、新鲜度评估等等。"

"这么复杂?"李建国皱着眉头,"不就是看看菜新不新鲜吗?"

我没有回答,继续介绍下一本资料。

最复杂的是客户关系的移交。我们的大客户对供货标准要求很高,而且都有专门的质量协议。这些协议的执行需要丰富的专业经验。

"小张,这些客户会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终止合作?"李建国担心地问。

"不好说。"我如实回答,"主要看你们后续的服务质量。"

"那你能不能帮忙跟他们打个招呼,说说我的好话?"

我看了看李建国:"姨夫,我可以介绍,但效果如何要看您自己的表现。"

交接工作进行了整整两周。在这两周里,李建国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他逐渐意识到,我的工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重要。

"小张,要不你再考虑考虑?"最后一天,李建国做最后的努力。

"姨夫,交接已经完成了。从明天开始,您就是公司的唯一负责人了。"我整理好桌子上的最后一份文件,"祝您生意兴隆。"

看着我离开的背影,李建国的表情复杂得难以形容。

李建国以为没有我也能轻松应付,毕竟在他看来,我不过是个"质检员"而已。

第一周还算顺利。仓库里有足够的库存,客户订单正常发货,一切看起来都在掌控之中。

"看来小张走了也没什么影响。"李建国在电话里对朋友说,"我就说嘛,这个生意的核心还是销售,其他都是辅助工作。"

第二周开始出现一些小问题。几个客户投诉货物质量不稳定,但李建国觉得这只是偶然现象,没有太在意。

"质量嘛,本来就会有波动,客户投诉几句很正常。"他这样安慰自己。

第三周,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先是那家五星级酒店打来投诉电话:"李总,你们这批蔬菜的质量有问题,我们厨师长很不满意。"

"什么问题?我看起来都挺好的啊。"李建国有些不以为然。

"新鲜度不够,而且有些蔬菜明显没有达到有机标准。"

接着是几家连锁超市的投诉电话。紧接着,两个供应商也来电表示,由于质量标准不明确,他们不知道该按什么要求供货。

李建国开始慌了,但他还是强撑着:"这些都是小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第四周,最大的危机终于来了。

那天上午,李建国正在办公室里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投诉,电话突然响了。

"李总吗?我是华美酒店集团的采购总监。"



"是的,您好!"李建国立刻提起精神,这是他们最大的客户。

"很抱歉通知您,我们决定终止与您的合作。"

"为什么?我们合作这么久,价格、质量都没有问题啊!"李建国感觉血液都快凝固了。

"不是价格的问题。"对方的声音很冷静,"是信任的问题。"

"信任?"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让李建国如坠冰窟的话:"李总,我们当初选择与你们合作,并不是因为你。"

这句话,彻底揭开了为什么我会爽快接受5万分配,为什么我要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撤资,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我,整个供应链会瞬间崩塌。

原来,真正的核心从来不是李建国以为的那样...

就在李建国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时候,一个他从未想过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这个真相将彻底颠覆他对整个生意的认知,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多么致命的错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