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海军舰长做17年参谋秘书,转业时他却装作不认识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军队转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情节经文学加工处理。

"舰长,我来向您告别。"

"你是谁?"

王海波抬起头,眼神陌生得像在看一个陌生人。

"舰长,是我啊,李明。"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明?"他皱起眉头,"我不认识什么李明。"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17年了,整整17年的朝夕相处。我站在那里,感觉天旋地转。

"舰长......"

"出去吧,我很忙。"他低下头,继续批阅文件,仿佛我根本不存在。

我转身离开,脚步沉重如铅。身后传来钢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那么清晰,那么刺耳。



01

1998年7月,我刚从海军指挥学院毕业,分配到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

那天报到时下着小雨,军港码头弥漫着海腥味。我提着行李箱,按照分配通知找到了舰长办公室。

"报告!"

"进来。"

推门进去,一个身材挺拔的中年军官正在看海图。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

"你就是李明?"

"是的,舰长。"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参谋秘书。"王海波上下打量着我,"知道这个职务意味着什么吗?"

我挺直腰板:"为舰长服务,为部队服务。"

他点点头:"很好。记住,在这里,纪律就是生命。"

第一周,我如履薄冰。王舰长要求极严,文件格式、时间安排、会议记录,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我常常加班到深夜,只为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整理得分毫不差。

一周后的一个夜晚,舰队接到紧急任务。王舰长召集所有军官开会,我负责会议记录。

"这次任务时间紧,要求高。"王舰长在作战室里来回踱步,"李明,你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装备清单,天亮前必须完成。"

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从装备科到后勤科,从武器库到通信室,我跑遍了舰上的每一个角落。凌晨五点,当我把整理好的清单放在王舰长桌上时,他正在喝咖啡。

"不错。"他看了看清单,"第一次做得这么细致。"

"谢谢舰长。"

"以后就这么干。"他站起身,"李明,你要记住,在部队里,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从那以后,王舰长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我能感受到他眼中多了一份认可。

一个月后,支队组织大型演习。我跟着王舰长上了指挥舰,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上作战指挥。

"敌方潜艇方位280,距离12海里。"声纳兵报告。

"准备反潜攻击。"王舰长下达命令。

整个指挥室紧张有序,各种指令此起彼伏。我负责记录战况,手中的笔飞快移动。

突然,通信设备出现故障。

"舰长,与指挥部失去联系!"通信兵急报。

王舰长脸色一沉。这时候失去联系,整个演习可能前功尽弃。

我想起前几天检查设备时发现的问题,立即说道:"舰长,可能是主天线接头松动,我去检查。"

"太危险,风浪太大。"

"舰长,我能行。"

王舰长看着我,眼中有复杂的光芒:"去吧,小心点。"

甲板上风大浪急,我爬上天线架,果然发现接头松动。冒着被海浪打下去的危险,我用工具紧固了接头。

"通信恢复!"通信兵兴奋地喊道。

演习顺利完成,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

当晚,王舰长把我叫到他的舱室。

"今天做得不错。"他给我倒了杯茶,"你有胆量,也有头脑。"

"都是您教导得好。"

"李明,我看好你。"他的语气比平时温和很多,"在部队里,要学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今天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感。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认可,更像是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欣赏。

从此,我更加努力工作。无论是日常的文件处理,还是突发的紧急任务,我都力求做到最好。王舰长也开始让我参与一些重要决策的讨论,虽然我只是旁听,但这种信任让我备受鼓舞。

半年后,支队举行年终考核。我负责整理舰长的述职报告。

"李明,这份报告很重要。"王舰长交代道,"不仅关系到我个人,也关系到整个舰队的荣誉。"

我花了三天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整理得井井有条。当我把报告交给王舰长时,他仔细看了一遍。

"很好,比我自己写的还要详细。"他满意地点头,"李明,你已经不是那个刚来的新兵了。"

考核结果下来,我们舰队获得了优秀评价。王舰长特别在全体军官大会上表扬了我。

"李明同志工作细致,态度认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02

时间如流水,转眼到了2005年。我已经在王舰长身边工作了7年。

这7年里,我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次演习、巡逻和训练。我对他的工作习惯了如指掌,他也越来越依赖我的协助。

那年春天,舰队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参加多国联合军演。这是我军首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国际军事交流活动。

"李明,这次任务意义重大。"王舰长在准备会上说道,"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实力,更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准备工作异常繁重。从人员选拔到装备检修,从战术制定到外事礼仪,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我白天跟着王舰长开会研讨,晚上整理各种资料和方案。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一次凌晨两点,我还在办公室整理第二天会议的资料,王舰长推门进来。

"还没休息?"

"马上就好,舰长。"

他走过来看了看我的工作:"李明,这些年辛苦你了。"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抬起头,看到他眼中有一种特殊的温暖。

"舰长,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超出了你应该做的范围。"他在我对面坐下,"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我从来不用担心工作上的细节问题,因为有你在。"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满足感。



军演如期举行。在为期两周的演习中,我们的表现获得了各国军官的高度评价。王舰长作为中方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言。

"舰长,您的发言太精彩了。"演习结束后,我忍不住夸赞道。

"这都要感谢你的资料准备工作。"他拍拍我的肩膀,"李明,你不仅是我的好助手,更是我的好兄弟。"

好兄弟——这三个字让我心中一暖。17年的相处,我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舰队接到救灾命令,王舰长带队前往灾区。我当然也在其中。

在灾区的半个月里,我们日夜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王舰长总是冲在最前面,我紧跟在他身后,协调各种救援物资和人员调配。

有一天,我们在废墟中发现了一名被困儿童。王舰长二话不说就钻进了狭窄的缝隙中。

"舰长,太危险了!"我急忙阻止。

"孩子还活着,必须救出来。"他头也不回地继续往里钻。

我紧张得手心出汗,时刻准备着。如果出现意外,我必须第一时间冲进去。

幸好,王舰长成功救出了孩子。当他灰头土脸地从废墟里钻出来时,怀里抱着那个获救的小女孩。

"舰长!"我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没事,孩子救出来了。"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一刻,我为能跟随这样的军人而自豪,也为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而感动。

救灾结束后,部队给王舰长记了一等功,我也获得了二等功。

"李明,这些年跟着我,委屈你了。"颁奖仪式后,王舰长私下对我说。

"舰长,能跟着您学习,是我的荣幸。"

"你有能力,有品格,将来前途无量。"他的眼神中有一种我读不懂的复杂,"记住我今天的话。"

我当时不太理解他话里的深意,只是点头表示明白。

2010年,王舰长晋升为支队长。按理说,我应该跟着他到支队机关工作,但他却主动向上级申请,让我继续担任他的参谋秘书。

"为什么不去机关?"我有些困惑。

"李明,有些路需要慢慢走。"他意味深长地说,"机关的工作你将来有的是机会。现在跟着我,能学到更多东西。"

我没有多想,继续跟在他身边。

这几年,王舰长对我的培养更加用心。他让我参与重要军事会议,安排我到各个部门轮岗学习,甚至专门送我去军事院校进修。

"舰长,您对我这么好,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一次进修回来,我真诚地说道。

"不需要报答,只要你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官就行。"他的回答依然那么简单,但我能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

2012年,我被破格提拔为中校。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既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特殊的关系。

"舰长,谢谢您。"我知道这次提拔,王舰长一定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

"李明,记住,能力永远是最重要的。"他的话让我牢记至今。

随着职务的提升,我参与的工作越来越重要。王舰长也给了我更大的自主权,很多工作他只是提出大方向,具体执行完全交给我。

这种信任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也让我更加努力。我知道,王舰长是在为我铺路,让我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能力。

03

2013年底,家里传来消息,父亲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母亲年纪也大了,独自承担有些力不从心。

我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部队的工作和王舰长的培养,一边是家庭的责任和父母的需要。

纠结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向王舰长提出转业申请。

那天下午,我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

"舰长,我想和您谈点事情。"

"坐吧,什么事?"他放下手中的文件。

"舰长,我......"我有些难以开口,"我想申请转业。"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王舰长看着我,眼中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复杂表情。

"为什么?"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惊。

"家里的情况您知道,父亲身体不好,我是独子,必须要回去照顾。"

"部队的工作呢?"

"我会妥善交接,不会影响工作。"

王舰长站起来,走到窗边,背对着我看向大海。良久,他才开口:

"李明,你考虑清楚了吗?"

"考虑清楚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从那以后,我感觉王舰长对我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话变少了,即使布置工作也是简明扼要,不再像以前那样详细交代。

我以为他是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即将到来的分别,所以故意保持距离。但有时候,我会发现他在看我时,眼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申请报告递上去后,审批程序开始启动。按照流程,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

这三个月里,王舰长更加沉默了。以前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工作,现在他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很少主动和我交流。

有一次,我试图和他谈论一个技术问题。

"舰长,这个方案您看看行不行?"

他看了一眼:"你看着办吧。"

"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没什么意见。"他头也不抬地继续工作。

这种冷淡让我很困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或者说错了什么话。

有时候深夜,我会想起刚认识他时的情景,想起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想起他对我的栽培和信任。如果可能,我真的不想离开。但家庭的责任让我别无选择。

一个月后,有同事私下提醒我:

"李明,舰长最近心情不好,你要小心点。"

"为什么?"

"谁知道呢,也许是因为你要走了吧。毕竟你们合作这么多年。"

我想找机会和王舰长好好谈一次,但他总是很忙,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检查工作。即使偶尔有空闲,他也是埋头处理文件,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两个月后,转业审批有了结果。我可以在年底前办理转业手续。

得到消息的那天,我心情复杂。既有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也有对部队生活的不舍。

"舰长,我的转业批复下来了。"我向他汇报。

"知道了。"他连头都没抬。

"预计年底前能办完所有手续。"

"嗯。"

就这样简单的两个字,然后再无下文。

我站在那里,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17年的感情,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

最后一个月,王舰长对我更加疏远。有时候布置工作,他甚至让其他人转达,自己不直接和我接触。

我开始怀疑,也许在他眼中,我就是一个将要离开的人,不值得再投入感情。也许这17年的师徒情、战友情,对他来说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重要。

同事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有人安慰我说:

"别想太多,舰长可能就是这种性格,不善于表达感情。"

"是啊,军人嘛,都比较理性。"

但我心里清楚,这不是性格问题。王舰长虽然平时严肃,但绝不是冷漠的人。他现在的态度,分明是在刻意疏远我。

可是为什么呢?

04

转业手续办理的日子终于到了。

那天早晨,我穿上军装,最后一次走进舰队大门。一路上,很多战友和我告别,有的握手,有的拥抱,场面很是温馨。

"李明,以后有机会常联系。"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有空回来看看我们。"

这些真诚的话语让我心中一暖,但也让即将到来的告别更加沉重。

按照流程,我需要到各个部门办理移交手续,最后一站是舰长办公室。

我提着行李箱,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向王舰长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我来过无数次,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

敲门。

"进来。"

推门而入,王舰长正在批阅文件。阳光从窗户洒进来,照在他的侧脸上。这个画面我见过无数次,但今天却格外让人难忘。

"舰长,我来向您告别。"我站得笔直,声音有些颤抖。

他抬起头,眼神陌生得让我心里一惊。

"你是谁?"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舰长,是我啊,李明。"

他皱起眉头,仿佛在努力回忆什么:"李明?"

他的表情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就像真的不认识我一样。

"舰长,我是您的参谋秘书,李明啊。17年了,我们一起工作了17年。"我的声音已经开始颤抖。

"李明......"他重复着这个名字,然后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什么李明。"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我站在那里,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舰长,您开玩笑的吧?"我试图从他眼中找到一丝玩笑的意味,但没有。他的眼神是那么陌生,那么冷漠。

"我没有开玩笑。"他再次低下头,继续批阅文件,"我真的不认识你。"

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第一次见面时的严肃;第一次任务时的信任;演习中的并肩作战;救灾时的共同奋斗;深夜里的促膝长谈......

17年的感情,17年的师徒情、战友情,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舰长......"我想再说什么,但嗓子像被堵住了一样。

"出去吧,我很忙。"他头也不抬地说道。



我转身走向门口,每一步都沉重如山。手伸向门把手的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王舰长依然在低头工作,钢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

走出办公室,我背靠着门站了很久。走廊里有其他军官经过,他们好奇地看着我,但没有人问什么。

我提起行李箱,向舰队大门走去。身后是我生活了17年的地方,是我青春年华的见证,是我军人生涯的全部。

但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在大门口,警卫向我敬礼:"李中校,一路保重。"

我回敬军礼,然后走出了舰队大门。

回头看了最后一眼,舰队大门在夕阳中显得庄严肃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

当天晚上,我坐火车回到了家乡。父母见到我很高兴,但我的心情沉重得像石头一样。

"儿子,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母亲关切地问。

"没事,只是有点累。"

我没有告诉他们发生的事情。有些痛苦,只能自己承受。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王舰长那句"我不认识你"像魔咒一样在我耳边回响。

17年啊,整整17年的感情,怎么说不认识就不认识了?

难道在他心中,我真的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下?难道这些年的培养、信任、关怀,都是我的一厢情愿?

我想不明白,也不愿意去想明白。

第二天上午九点,门铃响了。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开门,以为是邻居或者快递员。

门外站着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

"您是李明同志吗?"

"是的。"

"我是海军司令部的通信员。"他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给您的。"

海军司令部?我心中一惊。转业手续已经办完了,司令部怎么会给我寄东西?

"谢谢。"我接过信封,手有些颤抖。

年轻的通信员敬了个礼就离开了。

我拿着信封回到房间,仔细看了看外面的字迹。确实是海军司令部的信笺,上面有正式的公章和编号。

这是什么?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昨天王舰长还说不认识我,今天海军司令部就给我寄来了信。这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

母亲走过来:"儿子,什么信啊?"



"我也不知道。"我盯着信封,心中充满疑惑。

信封很厚,里面似乎不只是一张纸。我能感觉到有什么硬质的东西,可能是证件或者卡片之类的。

右上角的发信日期是昨天,也就是说,就在我办完转业手续的当天,司令部就发出了这封信。

这绝不是巧合。

我坐在桌前,盯着这个神秘的信封。封口严严实实地贴着,看不到里面的内容。

"快打开看看吧。"母亲催促道。

我拿起裁纸刀,手却有些颤抖。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封信里的内容,将会完全改变我的认知。

刀片沿着封口慢慢划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