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久久为功 民生为大——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新疆篇走进于田县防沙治沙点

0
分享至

“现在,于田风沙天气持续时间较往年明显减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防沙治沙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能挣钱,老百姓的热情很高,抢着要承包沙地。”新疆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乡长买提卡斯木·买提肉孜说道。

9月9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新疆篇活动走进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实地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成效。


9月9日,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新疆篇活动走进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

“绿围脖”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生态。奥依托格拉克乡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战场之一,按照防沙治沙工作要求,奥依托格拉克乡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在21公里锁边公路两侧种植50米宽的玫瑰花林带,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颗玫瑰花苗木的下种,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在奥依托格拉克乡顺利“合龙”。2025年,奥依托格拉克乡打造万花园防沙治沙示范区,鼓励和引导群众尝试种植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等多种类型作物,有效解决了种植作物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薄弱的问题,初步实现了协同发展,做到了市场风险分摊。同时,动员1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药材种植先行先试,助力沙产业提质增效。

“治沙不只是种树,还得让沙漠生金!”买提卡斯木·买提肉孜向宣讲团成员介绍道,“通过发展防沙治沙沙产业,帮助辖区3600余人次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农民每日收益可达150-200元,实现稳步增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于田县总工会主席李红梅说,“于田做法”作为新疆防沙治沙的成功范例,其核心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且涌现很多防沙治沙先进典型,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众行动”的全民治沙格局。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完成后,其边缘生态恢复与治理正在迈入新阶段。宣讲团成员看着迎风生长的玫瑰和中草药,感叹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人沙和谐”的美好画卷。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北安时代创新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陶建伟说,这是一个非凡的成绩,形成了于田防沙治沙的典型示范作用,也让我更加认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汲取于田久久为功的防沙治沙工作做法,继续为群众平安乘梯作贡献。

“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的思想蜕变,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职工”、塔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额敏养护所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副班长李长青触动很大。“当地治沙经验让我们看到,坚守与带动能唤醒人们对家园的责任与热爱,这正是劳模精神的生动写照。”李长青说,以治沙工作中“啃硬骨头”的韧劲为榜样,在自身岗位上主动攻克难题,同时分享自身经验、帮扶同事成长,让“带头干、一起干”成为常态,用实际行动把劳模的影响力转化为推动工作、凝聚力量的实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对口支援)夏璐认为,沙子能埋庄稼,埋不住人的决心。无论是老党员带着全家三代治沙,还是村民自发轮流守护新栽树苗,是各族群众共同完成防沙治沙任务,这种“宁肯掉层皮、不让沙进村”的坚定信念,既在现实中巩固了沙包,又在人心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漫天黄沙到绿意盎然、群众增收,奥依托格拉克乡的变化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一个缩影。于田的治沙故事,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交相辉映的鲜活样本。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是全国总工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工作即宣传、宣传必感动”和“工会事事有思政、干部人人讲思政、工人处处学思政”的工作局面,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来源:自治区总工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0010文章数 2007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